那位气质不凡的贵夫人留下的那句“有风骨”的评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未立即掀起波澜,却让林小满在疲惫中感受到一丝暖意和肯定。这让她更加坚信,赵琰指出的“价值之战”的道路是正确的。即便处境艰难,只要坚守品质和特色,总能吸引到懂得欣赏的知音。
然而,赞赏不能当饭吃。漕帮渠道时断时续,官方采购陈米的手续繁琐且量少价昂,“林记”的原料供应依然如履薄冰。外部打压未见松懈,内部人心仍需凝聚。林小满深知,要想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必须内外兼修,将“林记”的根基打得更加牢固。她开始系统地推行一系列旨在“固本培元”的强硬措施。
第一项,稳定核心,厚待留人。 王大娘的背叛虽令人心痛,但也给林小满敲响了警钟。在生存压力下,情感和道义有时是脆弱的,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保障来凝聚人心。她将石猛和留下的两名伙计阿福、阿贵叫到跟前,开诚布公地谈话。
“铺子眼下艰难,诸位不离不弃,我林小满铭记于心。”她目光扫过三人,语气真诚而坚定,“光靠嘴上的感谢无用。从本月起,石大哥的工钱翻倍;阿福、阿贵,你们的工钱增加五成。此外,每月铺子若有余利,再拿出两成,作为‘勤勉金’,按出力多少分给大家。”
石猛闻言动容,连忙摆手:“姑娘,这使不得!眼下正是用钱之际……”
林小满打断他:“石大哥,正因为艰难,才更不能亏待自己人!你们是‘林记’的脊梁,脊梁若弯了,铺子就真垮了!这笔钱,必须花!”她看向两名年轻的伙计,“阿福、阿贵,你们年纪轻,只要肯用心学,踏实干,‘林记’绝不会亏待你们。将来若有机会开分号,你们就是元老!”
实实在在的加薪和未来的承诺,远比空泛的鼓励更有力量。阿福阿贵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表忠心。石猛也不再推辞,重重抱拳:“姑娘放心!石猛和这两个小子,定与‘林记’共进退!”此举不仅稳定了现有团队,更在内部树立了“有功必赏”的规矩,激励着每个人。
第二项,透明操作,以正视听。 针对“使用邪术”的恶毒谣言,林小满决定不再被动解释,而是主动出击,将制作过程透明化。她将后厨与堂食区之间的栅栏进行了改造,换上了更透光的细纱帘,在非高峰期,允许感兴趣的顾客在限定区域外,隐约观摩点心的制作过程。同时,她将主要食材的样品(如优质的陈米、新鲜的菊花、莲子等)陈列在店堂一角的精致小架上,附上简要说明,标明产地和特性。
“我们的点心,用料皆在此处,工序可见,何来邪术?”她面对顾客的疑问,坦然回应。这种开放的态度,逐渐打消了许多人的疑虑。尤其当顾客看到那些看似普通的陈米,经过繁琐的工艺,最终变成晶莹剔透的“澄心玉露糕”时,无不啧啧称奇,反而对“林记”的匠心技艺更加信服。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速度加快了。
第三项,也是最具战略眼光的一步——推出“会员竹牌”,培养忠诚客源。 林小满深知,稳定的客户群是抵御风险的根本。她借鉴了现代会员制的思路,设计了一套古朴雅致的“林记会员竹牌”。竹牌由细竹片刻制,烙有“林记”徽记和独一无二的编号,做工精巧。
会员制度如下:一次性消费满十两银子,或累计消费满二十两银子的顾客,即可免费获得一枚竹牌。凭此竹牌,可享受三大权益:
1. 优先预订权:每月新品和限量点心,优先对会员开放预订通道。
2. 九折优惠:平日消费享受九折优惠(特价商品除外)。
3. 积分兑换:每消费一两银子积一分,积分可兑换特定新品或定制服务。
此外,林小满还精心设计了“会员专享”的体验,如偶尔赠送一小份未上市的新品试吃,或在重阳、中秋等节日,为持牌会员准备一份特制的小礼物。她旨在通过这套制度,将那些真正欣赏“林记”、有消费能力的顾客筛选出来,建立一种超越简单买卖的情感联系和归属感。
制度推出之初,响应者多是李翰林等老主顾和一些家境殷实的文人富商。他们看重的是这份独特的身份认同和优先权。当制作精良的竹牌递到他们手中时,不少人露出会心的微笑,觉得这“林记”的东家确实心思巧妙。渐渐地,手持“林记”竹牌,在某个小圈子里,竟成了一种品味和身份的象征。
这三项措施组合推出,如同给摇摇欲坠的“林记”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内部,伙计们干劲更足,凝聚力增强;外部,舆论环境有所改善,开始积累起一批有粘性的核心客户。虽然原料问题依旧棘手,营业额远未恢复,但铺子总算不再是那种濒死的压抑状态,重新焕发出一股顽强求生的精气神。
林小满甚至利用原料受限的“劣势”,进一步强化了“限量”、“精品”的定位。“澄心玉露糕”和“秋实黄金饼”因原料获取不易,每日只能供应极少数量,反而吊足了顾客的胃口,预订往往需要排队数日。这种“饥饿营销”无意中契合了高端消费的心理,进一步提升了“林记”的点心在人们心中的价值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