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念所化的漆黑元婴在纯净紫芒中彻底消散,其存在的最后一丝痕迹也化为精纯元气,融入陆凡浩瀚的识海。然而,这场内在道争并未就此结束。那魔念虽灭,但其本质——那些被陆凡斩却、后又聚合化魔的诸般执念本源,并未真正消失。它们如同被炼化提纯后的药渣,依旧残留着最精粹的“念”之特性,只是失去了那扭曲的灵智与恶意的驱动,化作无数细微如尘、闪烁着各色幽光的念头碎片,漂浮在识海之中,与陆凡自身的意念泾渭分明。
惧的幽蓝、贪的赤红、疑的灰暗、慢的惨白、痴的浑浊……这些碎片依旧散发着属于它们本身的负面气息,如同附骨之疽,若不能妥善处理,假以时日,未必不会在某种契机下再次滋生新的祸端。彻底灭杀其灵智容易,但要完全根除这些源于自身、已成本源一部分的“念质”,却近乎不可能。
陆凡的紫气元婴静立识海中央,凝视着这些纷繁的念头碎片。若依寻常之法,或是以大法力强行磨灭,但难免损伤自身神识根基;或是再次以斩缘刀将其剥离,但此等做法,不过是重蹈覆辙,治标不治本,难保他日不会又生变故。
“斩却……并非唯一途径。”陆凡心念流转,回想起百世轮回中体悟的万般情感,回想起孟婆那寂寥的身影,回想起自身“自在”道境的真谛——包容万有,而不为其染。
“惧,令我知险而慎,非是懦弱。”
“贪,催我进取索取,需有尺度。”
“疑,助我明辨真伪,不可过度。”
“慢,警我人外有人,不可自矜。”
“痴,示我大道至简,莫钻牛角。”
他不再将这些念头碎片视为必须清除的污秽,而是看作自身道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成“陆凡”这个完整存在的不同侧面。它们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驾驭它们的心。
“魔念因执而生,因失控而狂。我若以慧光照之,以道境驭之,使之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则恶念可化为资粮,心魔可转为护法。”
此念一生,紫气元婴周身道韵再变。不再是以强大的力量去排斥、净化那些碎片,而是散发出一种温和而博大的意念,如同母体呼唤游子,如同大海容纳百川。
那无数闪烁的念头碎片似乎感应到了这种源自同根同源的召唤与包容,微微震颤起来。它们不再散发混乱的负面气息,而是逐渐收敛光华,变得温顺。紧接着,它们如同受到无形牵引,纷纷扬扬地飞向中央的紫气元婴。
幽蓝的“惧”之碎片融入,元婴眼神深处多了一丝永恒的警惕与审慎,对未知危险的本能直觉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赤红的“贪”之碎片融入,元婴对天地灵机、大道法则的“渴望”与“汲取”效率悄然提升,却不再带有掠夺性的疯狂。
灰暗的“疑”之碎片融入,元婴的推演算计之能更加缜密周全,对幻术、伪装的洞察力锐利如刀,却不再疑神疑鬼。
惨白的“慢”之碎片融入,元婴心态愈发平和,真正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再无丝毫骄矜之气。
浑浊的“痴”之碎片融入,元婴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思考,偶尔会跳出固有框架,生出一些看似愚钝、实则直指核心的“笨”办法,大道至简的感悟更深。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吞噬叠加,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升华。每一个念头的融入,都像是在打磨一块璞玉,去其糙砾,留其精华,使其成为陆凡道境的一部分,弥补了之前因强行斩却而可能存在的细微不足与偏颇。
陆凡的道心,经历此劫,如同百炼精钢再经淬火,非但没有因魔念的侵扰而受损,反而因为彻底理解、包容并驾驭了这些原本被视为负面的特质,变得更加圆融无瑕,坚不可摧。他的“自在”道境,也因此多了几分厚重与真实的底蕴,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超然,而是扎根于人性所有特质之上、真正圆满的自在。
不知过了多久,所有念头碎片尽数融入紫气元婴。此时的元婴,宝相愈发庄严,肌肤莹润透着玉质光泽,眉眼间那份洞察世情的沧桑与淡然依旧,却更添一种难以言喻的“完整”感。仿佛他站在那里,便是一个自洽的、包容了一切光明与阴影的完美宇宙。
元婴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混沌气息流转,仿佛能映照出世间一切情绪的根源。他轻轻抬手,感受着体内那澎湃而和谐的力量,那是一种再无内在冲突、再无隐患瑕疵的圆满状态。
“魔我非我,我亦含魔。斩却形骸,融其神意。方知真我,道境圆满。”
随着他意念的最终落定,整个识海轰然震动!紫气浩荡奔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纯粹、磅礴!识海的边界再次向外扩张,变得更加稳固、辽阔。那悬浮于元婴身旁的斩缘刀,发出清越的嗡鸣,刀身光华内敛,与元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无间,仿佛已成为他道境的一部分,再无分彼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