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居的竹林随风轻响,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青石上,映出斑驳的光影。陆承志望着玄机子凝重的神情,心中愈发好奇,却也不敢多问,只是静静等候下文。
玄机子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示意陆承志也坐下,随后从怀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的黑色令牌,令牌上刻着复杂的云纹,中央嵌着一颗黯淡的黑色晶石,透着几分神秘。
“此乃‘寻幽令’,是三十年前,一位故人托付给我的信物。”玄机子指尖轻抚过令牌上的纹路,语气带着几分追忆,“那位故人姓柳,乃是一位云游修士,当年与我有过一段交情。他曾言,若三十年后他未归来,便让我派一位得力弟子,持此令牌前往江南姑苏城,寻找一处名为‘寒月坞’的地方,取回一件他留下的秘宝。”
陆承志目光落在寻幽令上,只见令牌入手微凉,那枚黑色晶石虽黯淡,却隐隐有灵气流转。他心中不解:“师父,那位柳前辈为何要将秘宝留在寒月坞?又为何要等三十年后才让弟子前去取回?”
“其中缘由,他当年并未细说,只留下这枚令牌和一句叮嘱。”玄机子叹了口气,“他说,寒月坞中设有重重机关,且有禁制守护,唯有筑基期以上、心性沉稳、精通剑道之人,方能进入。如今三十年之期已到,我思来想去,门中弟子唯有你,最符合他的要求。”
陆承志心中一凛,没想到师父竟如此信任自己,将这般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他。他郑重地接过寻幽令,拱手道:“弟子定不辱使命,取回秘宝,交还师父!”
“不必急于交还。”玄机子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深意,“柳兄当年曾言,那秘宝与持有者的机缘相关,若你能顺利取回,且与秘宝有缘,那秘宝便归你所有。此去姑苏,不仅是为了完成嘱托,也是对你的一场历练。”
陆承志心中惊讶,连忙推辞:“师父,此乃柳前辈的秘宝,弟子岂能据为己有?”
“机缘之事,强求不得,也无需推辞。”玄机子笑着道,“你只需尽力而为,至于结果,顺其自然便可。另外,你此去江南,除了取回秘宝,还有一件事需你留意。”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陆承志:“姑苏城内有一位姓沈的富商,乃是我玄清派的俗家弟子,多年来一直暗中资助宗门。近日他派人传来消息,说姑苏城内近来不太平,常有修士失踪,怀疑与邪修有关。你抵达姑苏后,可先去沈府见他,了解情况,若遇到邪修作祟,力所能及之下,便出手除之,也算是为百姓除害。”
“弟子遵命!”陆承志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收好。
“你此次下山,不比以往试炼,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务必小心谨慎。”玄机子叮嘱道,“这是一些疗伤丹药和解毒丹药,你带着防身。另外,我已让人为你准备了一匹快马,明日一早,你便可出发。”
“多谢师父关心!”陆承志再次躬身行礼,心中满是感激。
离开静心居后,陆承志回到房间,将寻幽令和书信仔细收好,又收拾了一些行李。想到即将再次下山,前往江南姑苏,他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几分忐忑。上一次江南之行,他历经生死,却也收获颇丰;这一次,不知又会遇到怎样的奇遇与凶险。
次日清晨,陆承志辞别了玄机子和各位长老,又与苏墨尘、凌月等人告别。凌月看着他,眼中满是不舍,却还是强忍着泪水,将一个包裹递给她:“师兄,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些干粮和伤药,你在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记得早点回来。”
陆承志接过包裹,心中暖意涌动:“师妹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你在宗门也要好好修炼,待我回来,再与你切磋剑法。”
苏墨尘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七师弟,此去江南,一路保重。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传讯回宗门,我们定会前去支援。”
“多谢三师兄。”陆承志点头应道。
随后,陆承志牵着宗门准备好的快马,离开了玄清山。马蹄踏过清晨的露水,朝着江南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晓行夜宿,非止一日。陆承志不敢耽搁,每日只在傍晚时分休息片刻,次日天不亮便继续赶路。十日后,他终于抵达了江南姑苏城。
姑苏城自古便是江南水乡,城内河道纵横,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透着几分温婉雅致。此时正是江南的春季,满城的柳絮纷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情舒畅。
陆承志牵着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欣赏着姑苏城的美景。他按照玄机子的叮嘱,先前往沈府。沈府位于姑苏城的东城区,是一座气派的宅院,朱门高墙,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透着几分富贵之气。
陆承志走上前,对门口的家丁拱手道:“在下陆承志,奉玄清派玄机子道长之命,前来拜见沈老爷。”
家丁闻言,连忙恭敬地说道:“原来是陆道长,快请进!我家老爷早已吩咐过,若是您来了,直接带您去见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