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回声开始——在物理层面显现效果。在谐汇核心附近区域,团队成员报告看到了模糊的幻影,听到了无法理解的声音,甚至感受到了不同现实的环境特征(如重力变化、温度波动等)。
桥梁意识体发出紧急警告:回声强度正在接近临界点。如果继续增强,可能引发现实撕裂效应,在宇宙之林中形成短暂的现实裂缝。
林羽立即启动了应急协议。楚光全力运行现实谐调仪,试图稳定能量波动;姜晚的监测系统全力追踪回声源;凯斯团队疏散了谐汇核心附近区域的所有非必要人员;各文明代表也回到自己的岗位待命。
危机升级:当团队试图控制局势时,发现回声波动并非随机产生,而是似乎受到某种智能引导。波动模式显示出明确的目的性和策略性,正在测试宇宙之林的防御弱点。更令人不安的是,回声开始影响团队成员的意识,植入陌生的思维模式和记忆片段。
林羽意识到,这已不仅是简单的回声现象,而是某种形式的智能入侵。他必须做出艰难决定:是切断谐汇核心与多重现实的连接以保护宇宙之林,还是冒险继续连接以寻找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十、回声深处的真相
林羽决定不切断谐汇核心的连接,而是深入回声的源头寻找真相。通过星尘脐带,他将意识延伸至回声波动的最核心处,那里是多重现实交汇的最深层界面。
初始的接触几乎是压倒性的。无数现实的影像、声音和感觉同时涌入林羽的意识,如同同时体验所有可能的存在形式。但凭借新获得的多重现实感知能力,林羽逐渐适应了这种超负荷输入,开始分辨出其中的模式和结构。
在回声的最深处,林羽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这些回声并非简单的记忆残留,而是一种现实免疫系统的表现形式。当多重现实连接过度时,这个自发机制会被激活,通过回声波动来测试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不是入侵,林羽向团队传达他的发现,这是一种测试,一种验证。多重现实正在测试我们是否准备好承担连接它们的责任。
更令人惊讶的是,林羽发现回声波动中存在着智能模式——那不是单个意识体,而是所有现实共同形成的分布式智能,类似于宇宙规模的神经网络,正在评估宇宙之林的成熟度。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彻底调整了应对策略。不再试图控制或过滤回声,而是尝试与回声进行建设性互动,展示宇宙之林作为多重现实协调者的能力和理念。
楚光创作了新的音乐作品——《回声交响曲》,将铀晶体铃铛的音波与回声波动和谐融合;姜晚通过液态记忆膜展示了宇宙之林的发展历史和价值理念;凯斯团队组织了各文明代表共同向回声发送和平信息;桥梁意识体则展示了现实协调中心的原则和规范。
转折点:当宇宙之林展示其协调多重现实的理念和能力后,回声波动的性质开始改变。从混乱的测试变为有序的交流,强度逐渐降低,模式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谐汇核心逐渐恢复稳定,那些物化现象也慢慢消失。
最令人振奋的是,回声开始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关于现实结构的深层知识、不同现实的特性数据、以及管理多重现实连接的技术洞见。宇宙之林不仅度过了危机,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能力。
十一、现实免疫网络的建立
危机过后,林羽和团队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现实免疫网络的概念——这是一个分布式系统,能够监控多重现实连接的健康状况,并在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启动保护机制。
现实免疫网络的核心组件是回声监控节点,这些节点分布在谐汇核心的关键位置,能够实时检测回声波动并分析其模式。节点由各文明共同维护,确保多元视角的平衡。
楚光开发了谐波平衡器,能够自动调整现实谐调仪的设置,响应回声波动的变化;姜晚优化了现实流向监测系统,增加了回声预警功能;凯斯团队建立了免疫协议,规定了不同级别回声事件的应对措施。
桥梁意识体和初代观测者则合作编制了《现实连接准则》,详细规定了多重现实连接的标准和限制,确保未来连接活动的安全性。准则的核心原则是:渐进性(逐步建立连接)、互惠性(双方受益)、尊重性(不强制改变对方现实特性)。
系统测试:当第一个正式的现实连接请求到来时(来自一个植物意识主导的现实),团队有机会测试新系统的有效性。在现实免疫网络的支持下,连接过程平稳有序,回声波动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这次成功连接带来了宝贵的植物意识知识,丰富了宇宙之林的生物能量利用技术。
林羽的个人进化也在继续。通过频繁与回声互动,他发展出更精细的多重现实感知能力,能够同时维持多个现实视角而不失去自我认同。这种能力使他成为真正的现实桥梁,能够在不同现实之间自如调解和协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