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在“御物”之道上取得的突破,其意义丝毫不亚于赵磐的“灵能外放”。她所践行的“同调融合”理念,为那些不擅长暴力轰击、而精于感知与操控的学员,点亮了一盏清晰的指路明灯。
“龙吟阁”内,探索个人道路的风气愈发浓厚。不再有人盲目模仿赵磐的怒吼,也不再有人死磕林雅的精微操控。学员们开始真正沉下心来,审视自身特质,寻找那独属于自己的“共鸣频率”与“投射接口”。
有人尝试将灵能外放凝聚成无形的“绳索”,用于牵制与束缚;有人试图将意志附着于声波,形成特定频率的“言灵”冲击;甚至有人反其道而行,专注于“灵能内敛”,将外放的能量极致压缩于体表,形成堪比超级合金的绝对防御层……“开锋”小组的研究目录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每一个成功的案例,无论大小,都在迅速丰富着“科学修仙”体系下的灵能应用分支。
然而,在这看似百花齐放、一片大好的局面下,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在核心成员间浮现。
主要是赵磐和林雅之间。
这一日,在针对“砺锋谷”新生成的高难度任务进行战术推演时,两人发生了分歧。
任务模拟在一种强能量干扰环境下,夺取一个被严密守护的“信息节点”。赵磐的方案直接而强硬:由他正面发动“灵能外放”冲击,强行撕开防御缺口,林雅趁机潜入夺取节点。
“我的‘外放’可以瞬间清空路径上的低阶能量守卫,并对高阶守卫造成僵直效果,这是最高效的方式。”赵磐语气肯定,他对自己新掌握的力量充满自信。
林雅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根据任务简报,目标节点本身结构脆弱,过强的能量冲击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节点自毁。我认为应该由我先行潜入,利用‘御物’技巧同调并暂时‘欺骗’部分防御系统的能量回路,制造一个短暂的安全窗口,再由你进行强攻,直取核心。”
“那样太慢了,变数也多!”赵磐皱眉,“你的‘御物’需要时间建立稳定连接,万一被高阶守卫察觉,我们就会陷入被动。不如以雷霆之势,一击定鼎!”
“但你的‘雷霆之势’可能直接毁掉任务目标!”林雅据理力争,“力量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精准和时机同样关键。”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表面上是战术选择,深层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哲学与应用理念的碰撞。赵磐信奉绝对的力量与效率,认为一切障碍皆可一力破之;林雅则更注重力量的精确与控制,相信以巧破力,四两拨千斤。
李慕白试图用他那套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计算两种方案的胜率与风险,但涉及到意志层面和未知的能量交互,很多变量无法量化,最终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概率区间,无法说服任何一方。
其他的核心成员也隐隐分成了两派,支持赵磐的认为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果断和力量更重要;支持林雅的则认为未来的敌人诡谲多变,智慧和精准才是长久之道。
这种分歧并非恶意,但却真实地阻碍了最优战术的制定。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看来,你们对力量的理解,还停留在‘术’的层面。”
一个平静的声音打破了僵局。陈醒不知何时已站在战术推演室门口,显然将之前的争论尽收耳中。他缓步走入,目光扫过赵磐和林雅,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深邃。
“无论是赵磐的‘灵能外放’,还是林雅的‘御物’,都只是力量运用的不同‘形式’,是‘术’。”陈醒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心中,“而决定‘术’之高下、之成败的,在于其背后的‘道’。”
他走到全息沙盘前,随手一点,将那个模拟的“信息节点”放大。
“你们争论的,是用锤子砸开锁,还是用铁丝撬开锁。却忘了问自己,我们的目标,究竟是‘开锁’,还是‘取得锁后的东西’?或者说,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这‘锁’本身,是否也是可以利用的一部分?”
众人静默,若有所思。
陈醒看向赵磐:“你的力量霸道绝伦,擅长破局,这很好。但刚不可久,锐不可守。若一味追求轰破,遇到比你更‘硬’的障碍,或需要守护脆弱之物时,又当如何?”
他又看向林雅:“你的操控精妙入微,擅长渗透与掌控,这也很好。但巧有时穷,面对绝对的力量洪流,或需要瞬间打开局面时,你的‘慢工细活’是否会贻误战机?”
两人皆陷入沉思。
陈醒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超然:“力量的形态,本无高下之分。真正的强大,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方是正途。”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的提议:“理论争论无益。正好,我近日对灵能的运用也有些新的体会,不如……我们去‘砺锋谷’,我亲自演示一下,何为‘以道御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