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曲线惊人一致所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砺锋谷“灵潮监测中心”内的气氛已然从证实假说的震撼,转向了一种更为急迫、更具针对性的攻坚状态。理论被验证,意味着危机从可能性变成了高概率事件,现在,他们需要更精确的“天气预报”,而不是仅仅知道“风暴将至”。
李慕白下令,将所有计算资源优先投入到“灵潮预测模型”的深度优化和第一次正式推演中。这个模型,已经不再是苏青竹基于骨片建立的简单周期曲线,而是融合了全球监测网实时数据、不同地理单元响应参数、灵能场流体力学、乃至初步引入的宇宙背景灵能辐射假设的复杂巨系统。
模型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海量的变量、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未知的边界条件,使得每一次迭代运算都消耗着“灵脑”巨大的算力,甚至数次因逻辑冲突或数据溢出而濒临崩溃。算法团队日夜不停地调试、修正,苏青竹则不断提供着来自上古记载的边界条件约束,避免模型脱离物理现实,滑向纯粹的数学幻想。
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致。他们知道,这第一次正式输出结果,将不再仅仅是趋势性的描绘,而是可能包含具体时间点、影响强度、区域差异的、更为残酷的“判决书”。
与此同时,“共鸣大厅”方向传来的能量波动也越来越频繁和强烈,陈醒的突破似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砺锋谷内形成:陈醒的突破,代表着个体力量在现有框架下能达到的巅峰;而预测模型的输出,则预示着这个框架本身即将面临的剧变。两者如同命运的双翼,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在监测网稳定运行第四个月的满月之夜,模型的第一次完整迭代,终于在消耗了相当于过去一个月总和的计算资源后,艰难地完成了。
主控室内,核心成员齐聚,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李慕白站在主控台前,他的脸色在屏幕光芒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鹰。苏青竹站在他身侧,双手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指节泛白。赵铭、算法团队负责人、以及几位被授权参与的最高级别长老,都屏息凝神。
“启动‘灵潮’预测模型 V1.0,输出第一次全局推演结果。”李慕白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命令下达,庞大的数据流开始注入可视化模块。主光幕上,那颗熟悉的、被监测网络点亮的星球三维模型缓缓旋转。起初,一切如常,只有代表灵子密度的色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但随着推演时间线的推进,变化开始了。
首先显现的,是模型预测的精确峰值时间:距今 142年7个月零3天。这个精确到天的数字,像一颗冰冷的钉子,凿入了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中。它不再是模糊的“一百多年后”,而是一个可以倒计时的、明确的终点。
紧接着,代表灵子密度的色彩,在达到顶峰后,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代表高浓度的亮金色,向橙色、而后是暗红色转变。整个星球的“光芒”正在缓慢而坚定地黯淡下去。
但这仅仅是开始。
模型随后开始输出更详细的关键指标预测:
衰退速率:峰值过后第一个百年,全球平均灵子密度预计将下降至峰值的 30%!这并非线性缓慢下跌,而是在初期伴随着剧烈波动的断崖式下滑!这意味着,在峰值过后的一两代人之内,修行环境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恶化!
能量回归事件(大劫)发生概率与时间窗口:模型标记出了三个概率极高的“能量剧烈流失事件”窗口期,分别位于峰值后的第15-20年、第50-55年、以及第90-100年。其中,第一个窗口期的概率高达 78%!模型用闪烁的血红色标识出这些区域,并标注:“疑似触发上古记载之‘归寂’现象,伴随大规模灵脉枯竭、未受保护之生灵灵能强制剥离。”
区域异质性分析:模型预测,衰退并非均匀发生。一些大型核心灵脉区域,由于能量惯性,初期衰退会稍缓,但会成为“能量回归”事件的主要吸引目标,遭受更猛烈的冲击。而一些原本灵气稀薄的“绝灵之地”,反而可能成为相对稳定的“避风港”,但前提是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对修行体系的影响预测:模型内置的修行子模块开始输出骇人的结果。根据推演,在灵子密度下降至峰值50%时,现有主流功法效率将衰减 40% 以上,金丹期突破元婴的成功率预计下降至 不足千分之一!当下降至峰值30%时,筑基将取代金丹成为修行路上的天堑,而元婴修士的日常活动都将消耗巨大,难以维持巅峰战力。至于更高境界,几乎成为传说。
光幕上,冰冷的数字、不断扩大的暗红色区域、闪烁的危险标记、以及那条无情下滑的曲线,共同构成了一幅文明衰亡的路线图。
监测中心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仪器散热风扇的嗡鸣,以及有人不自觉发出的、倒吸凉气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