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鸣卿回到旅馆,把鱼养在盆里,看品种是花鲢,每条有快有4斤了,这种鱼在四川很受欢迎,它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着称,拿回去做出来孩子们一定喜欢。
看着游来游去的鱼,他想起了刚才吴翠平说的船石湖,那是他上次催贷工作的地方,那里湖面辽阔,风景秀美,不知道这两年他们的渔业发展的怎么样了?想到这里,却萌发了想去看看顺便游玩一圈的冲动,刚有这打算,可在屋子里转了两圈后,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啥也不是,有什么好去的,要是遇到别人正在搞运动,那自己还可是会撞枪口上,自取其辱,还是回家吧!
只是一想到回家,他又开始犹疑起来,刚才被倪毅一说,他倒是兴冲冲的开始做准备回家,现在的犹疑,并不是他又不想回了,而是有了选择的犹疑,双河的家,张婧看到他,肯定是不欢迎,两人一见面,轻者吵架,重者会赶他出门,可是他又想回去看三个孩子,还有就是资江的家,哪里现在是他温暖的港湾,母亲、兄妹等家人、同学都欢迎他回去,而且都能给他热情的接待,正因为两个家的这种反差对比,让他有了犹疑:
他是去欢迎他的地方?还是去不欢迎他的地方?
就在这么辗转不定之中,沉沉睡去。
一大早醒来后,第一时间,他就发现鱼已经死了,急忙捞出来闻闻,应该是死去不久,还没有变味,虽然今天就要离开,但是无论是回双河还是去资江,带去家里都会变质了,但扔掉好可惜,他实在舍不得,怎么办呢?他想想,那就把鱼先做成菜再说。
那去哪里做呢?他想来想去,最好就是去找旅馆的工作人员帮忙,看看谁可以给他提供做鱼的地方。
“唉,小刘,吃过早饭了吗?”杨鸣卿有点不好意思的和这个小刘打了个招呼。
刘越是这家旅馆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客人突然这么一反常态的打招呼,好像有什么事,便问道:“哦,是杨同志啊,你今天是要走吗?”
“嗯,小刘同志,是这样的,朋友昨天送了我两条鲢鱼,结果今天一大早就死了,我怕带回去臭了,就想找你帮一个忙,能否让我把这鱼做。。。做好出来,再带走,嗯,那个。。。我可以付加工费。”
刘越看到杨鸣卿一说到钱的那份扭捏劲,就笑笑说道:“杨同志,你别客气,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旅馆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等会中午我要回家做饭,你就把鱼带上去我家里做吧。”
杨鸣卿急忙说道:“唉,不行啊,小刘同志,这鱼再不做就要坏了,你看看我现在能去你家里做吗?”
刘越有点为难,“可是我现在在当班啊,走不开。”
她看到杨鸣卿失望的样子,便对着一间办公室喊道:“魏文英,你现在有空吗,来帮我当一下班,我带杨同志回家做鱼。”
“什么做鱼?”魏文英走出来,一脸的懵逼,摸不着头脑,等真的看到杨鸣卿手上的鱼,她好像明白了:“就是做这个吗?”
刘越点点头:“是的,杨同志怕这鱼拿回家坏了,要找地方先做好再带走!”
刘越家,就在旅馆后面,不远的一条巷子里,家里厨房挺大,杨鸣卿检查了一遍,做鱼最关键的葱姜蒜油豆瓣,白酒都有,看来刘越是一个很会持家过日子的女人,便顺口问道:“你家几个孩子啊,爱人在哪里工作呢?”
“我家就一个男孩,已经上初中了,爱人在威钢,是炼钢工人!”刘越一边把蜂窝煤打开,一边和杨鸣卿闲聊。
随着蜂窝煤的火苗燃起来,杨鸣卿熟练的把两条鱼打理出来,接着是倒油,下葱姜蒜,下豆瓣,等佐料香味出来后,转小火,把放鱼下去煎,接着撒上白酒去腥。
“炼钢工人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看过一部电影,讲炼钢工人的,名字叫《火红的年代》,嗯,看着他们那股干劲,真让人热血沸腾,值得我们学习!”
他向锅里加入水,大火烧开后,后面就是做鱼的最后一步了,小火慢炖入味。
刘越听到这话,脸上也是一脸的自豪:“他们炼钢很辛苦,高温环境下干活,但政府很关心他们,给了高温补助,还有冰水冰棍,管够,我家孩子从小到大,天天都有冰棍吃!”
杨鸣卿尝尝鱼,味道不错,花鲢特有的鲜味烧出来了,马上出锅装盆,顿时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香,刘越说道:“杨同志,你真会做鱼,还没吃都感觉味道不错,看你做鱼的手艺,我今天也是学到了一手。”
“没什么的,只是我爱吃鱼,所以做的多,就知道怎么做了,嗯,小刘,你看看费用怎么算?”
刘越摆摆手,“不用啦,这点小事,谈什么费用哟!”说着用塞子把蜂窝煤的孔盖上,中午她回来就可以继续做饭了。
杨鸣卿想了想,就找了只碗,捞出来一大碗,说道:“今天这个大蒜鲢鱼做的味道还可以,这一碗给你们留着,等孩子和你爱人回来了,叫他们尝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