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之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张诚带着一群力量型队员,如同拆解巨兽的工匠,用液压钳、撬棍和蛮力,将废弃卡车的车架、坚固的路灯杆等金属结构一一分解、搬运过来。金属摩擦和断裂的刺耳声响不绝于耳,堆积在断桥头的材料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材料堆积,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如何将这些零散的金属构件,安全稳固地延伸到六十米外那个孤岛般的桥墩上?
最初的设想是搭建一个悬空的金属骨架通道,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桥面断裂处下方是悬空的,缺乏支撑点,要将沉重的金属梁架设过去,需要大型机械或者极其复杂的牵引固定技术,这显然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能力范围。几名队员尝试用绳索将一根钢梁悬吊下去,试图固定在断裂面的钢筋上,但那钢梁在江风中晃晃悠悠,极难控制,险些砸到人,更别提在其上铺设通道了。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而且效率太低!我们固定一根梁都要耗费半天,等通道搭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王磊抹了把汗,看着那根晃晃悠悠、险些酿祸的钢梁,心有余悸地说道。
一股焦躁的情绪开始在现场蔓延。空有材料,却无处着力,这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让人憋闷。对岸的轮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嘲笑着他们的徒劳。
林凡没有说话,他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堆材料前,眉头紧锁,正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的李菲。他知道,这种时候,需要的是跳出固有框架的智慧。
李菲没有参与具体的拆卸和搬运,她一直在观察,在思考。她的目光扫过奔腾的江水,扫过那些被拆解下来的、中空的汽车油箱和几个在附近工地找到的、破损但尚未漏光的蓝色塑料化工桶,一个大胆的念头逐渐在她脑海中成型。
“凡哥!”李菲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因专注和兴奋而格外明亮的光芒,她快步走到林凡面前,语速飞快,“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错了!搭建悬空固定通道太难,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水的浮力?”
“浮力?”林凡目光一凝。
“对!浮桥!”李菲用力点头,用树枝在地上快速画着示意图,“你看,我们不需要把通道完全固定在断裂的桥体上。我们可以用这些中空的油箱、化工桶作为浮筒,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浮力单元。然后用我们拆下来的钢梁、钢板作为骨架和桥面,将这些浮力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段段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桥节!”
她越说越兴奋,思路也越发清晰:“我们先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或者利用尚存的桥墩,组装好第一段浮桥,然后把它推向江心,固定住一端,再组装第二段,与第一段连接,像搭积木一样,一段段向那个中心桥墩延伸!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悬空作业,大部分组装工作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岸边或稳定桥面上完成!”
这个方案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僵局!
利用浮力!将难以解决的空中架设问题,转化为相对可控的水面连接问题!
张诚、王磊等人都围了过来,看着地上那简陋却清晰的示意图,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妙啊!李菲姐!这法子可行!”王磊兴奋地一拍大腿,“浮筒提供浮力,钢梁做骨架承重,钢板铺面!我们材料完全够用!”
“可是……江水这么急,怎么固定?怎么保证浮桥不被冲走或者掀翻?”张诚提出了关键的质疑,他看向奔腾的江面,依旧心存顾虑。
“问得好!”李菲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锚!沉重的锚!我们可以用找到的沉重机器零件,或者用水泥现场浇筑配重块,用坚固的绳索甚至是我们拆下来的钢缆,在浮桥的关键节点,特别是靠近中心桥墩和最终连接的时候,沉入江底固定!而且,我们不需要浮桥像公路桥那么平稳,只要能让人和重要物资通过就行,稳定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她顿了顿,补充道:“甚至,我们可以利用水流!将浮桥设计成一定的角度,稍微借助水流的力量贴向中心桥墩,减少横向冲击。”
条理清晰,考虑周全。不仅提出了核心构想,连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新技术的应用都想到了方向。
林凡看着李菲,眼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赞赏。这就是他看重李菲的原因,不仅仅是她的技术能力,更是她这种在绝境中寻找路径、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条件结合的创造力。
“就按李菲的方案执行。”林凡一锤定音,“李菲,由你全权负责浮桥的设计与搭建指挥。张诚,王磊,所有人力物力,优先配合李菲!”
“是!”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干劲。
有了明确且可行的方向,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李菲迅速划分小组,有的专门负责清理和测试浮筒(确保密封性),有的负责切割焊接钢梁骨架(利用找到的便携式电焊机和发电机),有的负责准备锚固材料和绳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