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旅旅部。
赵刚站在旅长面前,身姿笔挺如松,眼神清澈,从延安带来的书卷气与军人的刚毅在他身上奇妙地共存。
他要去新一团了,那个传说中的新一团。
旅长没有坐在桌后,而是与他并肩站着,看着窗外光秃秃的山峦,许久都没有说话。
“赵刚同志。”
旅长的声音很沉,带着一种罕见的郑重。
“你知道,我为什么亲自送你吗?”
“旅长,这是组织对我的重视。”赵刚的回答标准而得体。
“不。”旅长摇头,转过身,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赵刚,“我不是重视你,我是在拜托你。”
“拜托?”赵刚一怔。
“到了新一团,记住两条铁律。”旅长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是在耳语,“这不是命令,比命令更重要。”
“第一,无条件支持一个叫林凡的人,他是团里的‘总工程师’。他的一切技术决策,你必须支持。哪怕你看不懂,哪怕他要拆了兵工厂去盖个养鸡场,你也得第一个给他递锤子!”
赵刚的眉头瞬间锁紧。
一个团的总工程师,权力能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连政委都要无条件服从?
旅长看出了他的不解,却没有解释,只是加重了语气:“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一条。你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执行。”
“第二条,保密。”
“你在那个山谷里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从你踏进去开始,就全部烂在肚子里。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一个字,包括我!我问你,你也只能说不知道!”
赵-刚心里的困惑,几乎要炸开。
连直属上级都不能汇报?这到底是什么等级的机密?
他想问,可旅长那双不容置疑的眼睛,堵住了他所有的话。
他意识到,自己要去的地方,远比报纸上那场“大捷”要复杂、重要千百倍。
“旅长,我明白了。”赵刚郑重点头。
“去吧。”旅长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力道像是要将千斤重担压上去,“记住,你不是去当一个普通的政委。你是去给一头即将长出翅膀的猛虎,套上一根叫‘纪律’的缰绳。同时,也是去守护我们八路军……最重要的宝藏。”
……
两天后,赵刚换上普通战士的服装,由张大彪带着,走进了苍云岭深处。
越往里走,他心里的堤坝就越是被一次次地冲击。
巡逻的哨兵,不再是衣衫褴褛、扛着老套筒的疲惫模样。
他们精神饱满,穿着崭新的制式军装,背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枪身线条极其流畅的半自动步枪。
那眼神,那步伐,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精气神,赵刚从未在任何一支部队身上见过。
当他穿过那道伪装成瀑布的巨大闸门,走进豁然开朗的山谷盆地时,赵刚的呼吸停滞了。
平整的水泥路。
明亮的电灯。
远处冒着滚滚蒸汽的宏伟工厂。
一排排规划得如同阅兵方阵的营房。
这……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他是不是走错了地方,闯进了某个大城市的工业区?
更让他大脑空白的,是路过训练场旁的一幕。
一群战士围坐着,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正拿着木棍在黑板上写画。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只要我们知道炮弹的初速度和发射角度,就能大致计算出落点。这就是抛物线,学好数理化,打炮才能打得更准!”
赵刚的脚,像是在地上生了根。
在根据地,战士们学识字,学党的政策,这很正常。
可在这里,战士们竟然在学……数理化?
学抛物线?为了打炮更准?
这彻底摧毁了他的认知。
“赵政委,这边请,团长等着呢。”张大彪在一旁催促,脸上有一丝藏不住的自豪。
赵刚收回心神,跟在张大彪身后,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履新,而是闯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无法理解的世界。
新一团团部。
所谓的团部,就是一个大点的营房,但里面的陈设让赵刚的眼角再次抽动。
没有油灯,天花板上挂着刺眼的电灯。
角落里,甚至还有一台呼呼吹着热风的古怪机器。
李云龙盘腿坐在土炕上,叼着烟,哼着小曲儿,正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一堆手枪零件。
“报告团长,新任政委赵刚,前来报到!”
赵刚站得笔直,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云龙抬了抬眼皮,懒洋洋地瞥了他一眼,咧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
“哟,延安来的高材生到了?快坐,别跟个门神似的杵在那儿。”
他的手没停,屁股也没抬。
赵刚的眉头,第二次皱起。
“李云龙同志,请注意你的言辞。另外,根据军队条例,见同级,应起身回礼。”
李云龙擦枪的动作一顿,抬起头,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白面书生”。
“我说赵政委,你这刚来,就给老子上起课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