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满意足、又忧心忡忡的总部观察团,新一团的“火种”基地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忙碌。
李云龙和赵刚忙着接收和安置从各个根据地秘密调来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忙得脚不沾地。
“团长,您看这个小王,才十九岁,在北平念过机械系!”
赵刚拿着一份档案,兴奋地向李云龙汇报。
李云龙瞅了瞅眼前这个瘦弱的青年,有些狐疑。
“这小子看着弱不禁风的,能干啥?”
小王推了推眼镜,有些紧张地说:“报告团长,我、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能修理各种机械设备!”
“哈!那敢情好!”
李云龙一拍小王肩膀,差点把他拍趴下。
“我们这里正缺你这样的人才!”
而林凡,则将自己关在了指挥中心,对整个T1阶段的科技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59式坦克生产线已经趋于稳定。
在简化工艺后,极限产能可以达到每天三辆。
负责坦克装配的老师傅张大爷,每天都要在生产线上转好几圈,看着一辆辆钢铁巨兽成型,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想当年,老汉我连把像样的步枪都摸不着,现在居然能造坦克!”
张大爷抚摸着刚下线的59式坦克,眼中满含泪水。
“这辈子值了!”
喀秋莎火箭炮的制造相对简单,只要原料充足,随时可以扩大生产。
负责火箭弹装配的小李,原本是个腼腆的农村小伙,现在却成了生产线上的技术骨干。
“嘿,小李!又超额完成任务了!”
同组的老王拍着小李的肩膀。
“你小子真有两下子!”
小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都是林顾问教得好,咱们得好好干,让鬼子尝尝咱们的厉害!”
各种口径的炮弹、子弹生产线也在满负荷运转,基地的弹药储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装弹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日夜轮班。
他们中有从延安来的老革命,有从各地投奔而来的知识分子,还有本地参军的农民子弟。
“俺娘说了,多装一发子弹,就能多打死一个鬼子!”
来自山东的小刘握着手中的炮弹,眼神坚定。
“俺村子被鬼子屠了,这仇俺要亲手报!”
可以说,在陆地常规战争层面,新一团已经拥有了在华北地区横着走的实力。
就在林凡规划着下一步的扩军计划时,他脑海中,久违的基地系统终于传来了一阵冰冷的机械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已完成T1-装甲时代科技树的主要节点】
【T1-装甲时代科技树已达顶峰】
【现解锁T2-空权时代前置条件】
来了!
林凡精神一振,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
飞机!
那才是真正能够主宰战场,实现“立体战争”的关键!
【T2-空权时代前置解锁条件:获取并提炼5万吨战略级石油资源】
系统的提示音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感情。
但“石油”这两个字,却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在了林凡的头上,让他瞬间冷静了下来。
石油!
又是石油!
林凡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
这个词,就像一个魔咒,死死地扼住了他所有宏伟计划的咽喉。
负责油料管理的老陈,此时正在为基地的燃油储备发愁。
他拿着库存报表,一遍遍地算着:“按现在这个消耗速度,咱们的油料最多还能撑一个月…”
“老陈,又在发愁油的事?”
路过的张武关心地问道。
老陈叹了口气:“是啊,车长,没有油,咱们这些宝贝疙瘩就得趴窝。我这心里啊,比火烧还难受!”
没有石油,他现在生产出来的这些宝贝疙瘩,坦克、卡车、自行火炮,全都是一堆动弹不得的废铁!
更别提未来的飞机了!
那更是吞噬航空煤油的无底洞!
目前基地的石油来源,主要靠零星缴获鬼子的,再加上一些从油页岩里提炼的土法炼油,简直是杯水车薪。
连维持现有装甲部队的日常训练都紧巴巴的,更别提5万吨这个天文数字了。
华北是典型的贫油区,这是刻在DNA里的地理常识。
想在这里凑齐5万吨石油,无异于痴人说梦。
必须向外想办法!
林凡走到指挥室中央,那里矗立着一台巨大的全息电子地图。
他手指轻点,整个中国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都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他的目光扫过整个地图。
华北……不行。
西北……玉门油田倒是有,但太过遥远,而且开采技术落后,产量极低,远水解不了近渴。
西南……有一些天然气田和零星油苗,但同样不成规模。
林凡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移动,寻找着那个唯一的答案。
最终,他的手指,越过山海关,重重地落在了遥远的中国东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