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
丁伟站在刚刚改装完成的051型驱逐舰甲板上。
手里捏着一张崭新的钞票。
钞票正面印着巍峨长城,背面是威武的59式坦克。
右上角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北海币。
娘的,老子打了大半辈子仗,头一回见到咱们自己印的钱!
丁伟把钞票举到阳光下。
仔细端详着上面精致的防伪水印。
参谋长凑过来瞧热闹。
军长,这玩意真能当钱使?
放你娘的屁!
丁伟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
林总工程师的话,比金条还硬!
话音刚落,码头传来一阵嘈杂声。
十几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停在港口。
车门打开,跳下来一群穿着中山装的商人。
个个肥头大耳,油光满面。
为首的胖子操着一口重庆腔,冲港口管理员嚷嚷。
哎呀,王老总!
我们从重庆千里迢迢赶来,带了五万法币!
全部换成你们的北海币,采购一批粮食布匹回去!
港口管理员姓王,四十来岁,精瘦干练。
他瞥了眼那叠花花绿绿的法币。
摇头。
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
胖商人愣了。
随即陪着笑脸。
王主任,您这是跟我开玩笑呢吧?
法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哪有不收的道理?
王主任从抽屉里掏出一张公告。
啪地一声贴在柜台玻璃上。
看清楚了,这是新规定。
从今天开始,解放区内所有交易,只认北海币。
要么拿黄金白银,要么拿粮食布匹。
法币?
王主任冷笑一声。
一律不收。
胖商人脸色瞬间变了。
五万法币在重庆能买一栋洋房!
到这里竟然成了废纸?
他急忙从内衣口袋掏出一根金条。
那这个总行了吧?
王主任接过金条,放在天平上称重。
三两二钱,按今日牌价,兑换三十二张北海币。
胖商人心里飞快盘算。
三十二张北海币能买多少粮食?
他指着远处堆积如山的麻袋。
那些大米怎么卖?
一张北海币十斤大米。
王主任语气平淡。
童叟无欺。
胖商人眼睛一亮!
三十二张北海币能买三百二十斤大米!
这些大米运回重庆,少说也能卖两万法币!
好!我全要了!
胖商人兴奋地搓手。
王主任却摆摆手。
每人限购五十斤,多了没有。
什么?!
胖商人急了,声音都变了调。
我有钱啊!
有钱也不行。
王主任指着墙上的告示。
这是规矩。
胖商人气得跳脚。
其他商人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抗议。
这不公平!
我们大老远跑来,就买这么点?
王主任不为所动。
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瘦猴商人凑到胖子耳边。
老板,听说北边还有个粮站,那里管得松。
胖子眼睛一亮。
走!去那边试试!
一行人匆匆离开。
王主任望着他们的背影,嘴角露出讥讽的笑容。
这帮投机倒把的家伙,以为能钻空子?
林总工程师早就料到了。
整个解放区的供销社都是一个系统。
统一调度,统一定价。
想囤积居奇?
做梦!
天津市区,新华大街。
刚开业的供销社里人头攒动。
柜台后面,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忙得团团转。
他叫张小三,原本是要饭的孤儿。
解放军来了,不仅分给他土地,还让他在供销社工作。
每月十五张北海币工资。
大娘,您要买啥?
张小三热情招呼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怯生生掏出一张北海币。
俺想买点盐。
好嘞!
张小三麻利地称了一斤盐,装进纸袋。
一张北海币,找您八两盐。
老太太接过找零,眼中满含热泪。
以前买一两盐都要攒半个月!
现在一张北海币能买这么多!
小伙子,这钱真的不会贬值吗?
老太太小心翼翼问道。
张小三拍胸脯保证。
大娘您放一万个心!
咱们的北海币跟粮食挂钩,有多少币就有多少粮!
谁也别想让它贬值!
老太太这才放心离开。
张小三继续忙碌。
突然,门外传来吵闹声。
几个穿破烂衣服的人冲进来。
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光头。
小子,听说你们这里收黄金?
光头从怀里掏出一块金饼。
在柜台上重重一拍。
老子要换北海币!
张小三看了看那块金饼。
眉头微皱。
成色不对,明显掺了铜。
这金子不纯,我们不收。
光头脸色一沉。
什么不纯?老子这是正儿八经的黄金!
你个小兔崽子敢糊弄老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