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当众发难》
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为傅宅餐厅里精致的餐具镀上一层浅金。林晚小口吃着早餐,对面是正在浏览平板财经新闻的傅璟深。空气里只有餐具轻微碰撞的声响,一种程式化的宁静。
这宁静被林晚手边的手机震动打破。屏幕亮起,是单位工作群的通知,下划的预览信息里,“紧急会议”四个字格外醒目。她的指尖微微一顿。
“有事?”傅璟深没有抬头,声音平淡无波,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她这瞬间的凝滞。
“没什么。”林晚收起手机,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姿态优雅得无懈可击,“单位有个临时会议,我可能需要提前一点过去。”
傅璟深终于从平板屏幕上抬起眼,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她今天化了比平时稍浓的妆,试图掩盖眼底因昨夜浅眠而留下的一丝青黑,但那份刻意维持的从容,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没有戳穿,只是几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让司机送你。”
“谢谢。”林晚起身,拿起手包,背影挺直地离开了餐厅。
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傅璟深才将视线重新落回平板。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忽然变得有些索然无味。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了一下,想起昨夜路过她房门时,听到里面传来的、极力压抑的细微啜泣声。那种声音,像一根极细的针,刺破了他用逻辑构筑的世界,带来一种陌生的、名为“在意”的情绪干扰。他蹙了蹙眉,将这不合时宜的情绪波动归因于对“合作伙伴”状态稳定性的评估。
承
文物修复中心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
林晚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照在她侧脸上,却驱不散周身泛起的寒意。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视线,好奇的、探究的、幸灾乐祸的,像无数细密的针,扎在她的皮肤上。自从那些流言蜚语如同病毒般在单位内部扩散开来,她就成了这个空间的异类。
部门主任王磊坐在主位,清了清嗓子,开始例行公事地总结近期工作。他的话语圆滑,不偏不倚,但目光扫过林晚时,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
工作汇报按部就班地进行,眼看会议即将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结束。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
“王主任,在会议结束前,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说话人身上——资深修复专家,赵志成。他年近六十,在中心德高望重,以技艺精湛和性格古板、眼里容不得沙子着称。此刻,他面色沉肃,目光如炬,直直地射向林晚。
王主任脸上掠过一丝尴尬,赔着笑:“赵老师,您请说。”
赵志成冷哼一声,身体微微前倾,视线如同放大镜般聚焦在林晚身上,带着审视与毫不掩饰的失望:“我想谈谈的,是关于我们中心某些年轻同志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问题!”
一句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在会议室里激起千层浪。窃窃私语声嗡地响起,所有人的目光更加赤裸地钉在林晚身上,等待着预料之中的风暴。
林晚放在膝盖上的手无声地收紧,指甲陷入掌心,带来细微的刺痛,帮助她维持着表面的镇定。该来的,终究来了。
“我们文物修复工作,传承的是老祖宗的智慧,守护的是民族的记忆!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性的工匠精神!”赵志成的声调越来越高,带着痛心疾首的意味,“而不是某些人,靠着一些不清不楚的社会关系,走捷径,搞特殊化!把社会上那些乌烟瘴气的风气带到我们这片净土上来!”
他没有点名,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刻刀,雕刻着林晚的“罪状”。
“专业能力?我看未必见得!倒是搞关系、走门路的‘能力’出众得很!”赵老师语气愈发尖锐,“听说连最重要的唐代彩绘俑项目,都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换人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不尊重!是对我们中心声誉的严重破坏!”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哐当作响:“我想问问这位同志,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心里踏实吗?你对得起身上这件白大褂吗?你对得起我们这行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吗?!”
转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冰雹劈头盖脸砸下。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王主任额头冒汗,张了张嘴想打圆场,却在赵志成凌厉的目光下讪讪闭嘴。
林晚能感觉到血液冲上头顶,耳膜嗡嗡作响,巨大的屈辱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看到周围同事眼中闪过的同情、鄙夷、或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她看到赵老师脸上那种“卫道士”般的正义与固执。
不能哭。绝对不能在这里哭。
她在心里狠狠告诫自己。眼泪是软弱的表现,只会让发难者更加得意,让旁观者更加看轻。她深吸一口气,那空气带着陈年纸张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冰冷地灌入肺腑,却奇迹般地让她翻涌的情绪强行冷却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