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小王问。
陈建国拿起笔,神情变得无比严肃,像是在起草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他沉吟片刻,一字一顿地说道:“把刚才我说的这些,都写进去。评价要客观,用词要精准。”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最终的结论。
“就这样写——”
他的笔尖在纸上落下,写下了一行让在场两人都心头一震的评语。
“江澈同志: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有大局观,有长远眼光。既能脚踏实地,又能抬头看路。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主要矛盾,于细微之处洞察潜在风险。其心性沉稳,不矜不伐,无欲则刚,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年轻干部。”
写完,他放下笔,吹了吹墨迹,仿佛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这份评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一个乡镇干部的考察范畴。用在一名处级干部身上,都绰绰有余。
小王小心翼翼地问:“陈部,这个评价……是不是太高了?市里的张部长那边……”
“不高。”陈建国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张部长要的,就是一个真实、全面的评价。我们组织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就是为党和人民发现人才、甄别人才、推荐人才!如果因为怕担责任,就对这样的人才视而不见,或者语焉不详,那就是我们的失职!”
他的目光扫过两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份报告,我亲自签字,我来负责!”
小王和同事心中一凛,立刻挺直了腰板:“是!”
当天下午,一份被装在特制牛皮纸信封里,盖着“绝密”印章的考察报告,没有经过县委组织部内部的层层流转,而是由陈建国亲自派专人,直接送往了市里。
它的目的地,是市委大楼七楼,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清源的办公室。
彼时,张清源正在处理一份关于全市后备干部培训班的方案。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这种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工作感到有些乏味。
他真正感兴趣的,还是那个被他偶然发现的,名叫“江澈”的年轻人。县里报上来的材料,他总觉得隔了一层,不够鲜活。所以,他才特意点了陈建国的将,让他亲自下去摸一摸底。
算算时间,也该有初步结果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他的秘书走了进来,将一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放在了他的桌上。
“部长,县委组织部陈建国同志派人送来的加急件,指明要您亲启。”
张清源眉毛一挑,有些意外。
陈建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做事向来稳重,很少会用这种“加急直达”的方式汇报工作。除非,是遇到了什么特别重大或者特别紧急的事情。
他放下手中的笔,撕开了信封的封口。
里面是一份打印得工工整整的考察报告。
报告的标题很普通——《关于对青龙镇江澈同志的考察报告》。
张清源的目光从标题上扫过,落在了正文上。只看了第一段,他的表情就从最初的随意,变得专注起来。
当他看到那段由陈建国亲自执笔写下的、堪称完美的最终评价时,他握着报告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
“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有大局观,有长远眼光……”
他逐字逐句地念着,眼神越来越亮。
“……不可多得的复合型年轻干部。”
读完最后一句,张清源缓缓地靠在了椅背上,手中的报告被他轻轻放在了桌面上。他的手指在红木桌面上富有节奏地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许久,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陈建国的手机。
电话几乎是秒接。
“建国,报告我看了。”张清源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电话那头的陈建国心里一紧:“部长,您……”
“你确定,你写的这些,没有一点夸大的成分?”张清源打断了他,语气陡然变得锐利。
陈建国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回答:“报告部长!我以我的党性担保,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我对江澈同志的评价,非但没有夸大,甚至……还有所保留!”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就在陈建国的心快要提到嗓子眼的时候,张清源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决断。
“好。”
只有一个字。
但这个字,却像一柄重锤,彻底敲定了江澈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