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一号】星际飞船的正式下线,像一声嘹亮的号角,宣告着【红旗星辰计划】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储备”到“硬件实现”的关键一跃。
这艘凝聚了红旗工业集团最高科技结晶的旗舰,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静待着驾驭它的主人。
然而,一个前所未有的、甚至有些尴尬的难题,也随之浮现在了何维和集团董事会的面前。
剑已铸成,谁能为之挥舞?
飞船有了,谁有资格、又有能力,坐上那张通往星辰大海的驾驶席?
在一个纯粹的商业公司里,寻找一位能够驾驶一艘结构复杂、技术领先一个时代的星际飞船的“指令长”,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何维以红旗集团的名义,启动了一项轰动全球的、堪称史上最高薪酬的招聘计划——“星辰领航员”全球招募。
招聘公告通过红旗集团的全球媒体渠道,向全世界发布。
其开出的条件,优渥到令人瞠目结舌:
一旦成功入选并最终担任首航指令长,候选人将获得一份价值两千万人民币的签约奖金,以及一份足以让任何职业经理人都为之眼红的集团期权,
公告一出,全球沸腾!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红旗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几乎被雪片般的简历所淹没。
全世界所有符合基本条件的、曾经的或现役的“天之骄子”,都对此趋之若鹜。
有曾经驾驶过“奋进号”航天飞机、拥有上千小时太空飞行经验的NASA退役宇航员。
有在“联盟号”飞船上创造了最长在轨记录的俄罗斯传奇航天员。
甚至还有几位曾经参与过欧洲和日本航天计划的、拥有丰富EVA(出舱活动)经验的顶级专家。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拎出来,都是各自国家的英雄和国宝级人物。
然而,当这些履历光鲜、经验丰富的天之骄子们,满怀信心地踏入位于文昌“X车-间”深处、那台据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飞行模拟器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滑铁卢。
……
“X车间”,【探索者一号】1:1全功能飞行模拟中心。
退役的NASA传奇宇航员,马克·坎贝尔,刚刚结束了他长达六个小时的模拟测试。
当他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地走出那扇沉重的模拟器舱门时,迎接他的,是钱立群院士和几位集团董事会成员关切的目光。
“坎贝尔先生,感觉怎么样?”一位董事连忙上前问道。
马克·坎贝尔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位曾经在太空中处置过数次特大险情、以冷静沉着着称的硬汉,此刻的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深深的挫败感和难以置信的震撼。
“先生们……”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还在剧烈跳动的心脏,“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飞过航天飞机,也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我一直以为,我已经了解了人类所能制造出的、最复杂的飞行器。”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复杂。
“但我今天才发现,我错了。【探索者一号】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产物!”
他比划着,试图向在场的人解释他在模拟器中的感受。
“它的人机交互系统,太革命性了!几乎没有物理按键,所有的操作,都整合在了一个基于视线追踪的‘沉浸式驾驶界面’里。你的思维速度,必须跟得上信息的刷新速度!一秒钟的迟疑,你就会错过最佳的操作窗口!”
“还有它的紧急预案,上帝啊,那根本不是‘预案’,那是一棵拥有无数分支的、即时演算的‘决策树’!超算中心会根据突发状况,瞬间给出上百种应对方案,每一种方案都对应着不同的成功率和资源消耗。你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像一个围棋大师一样,做出最优选择!”
“在最后一个‘月面降落发动机失效’的科目里,”他无奈地摊了摊手,“超算中心给了我137种自救方案。我只看到了第5种,我的大脑就已经过载了,然后我就坠毁了。”
马克的感受,并非个例。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一位又一位履历堪称完美的顶尖宇航员,都满怀信心地走进模拟器,然后,又都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
他们强大的经验,在这艘跨时代的星际飞船面前,反而成了一种思维上的桎梏。
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遵循检查清单的操作模式,却无法适应那种需要与超算中心协同作战、进行高强度多线程决策的全新驾驶哲学。
模拟器的最高分记录,始终由一位神秘的、代号为“创始者”的内部测试员,牢牢地保持着,其分数断层式地领先于所有外部应聘者,遥不可及,如同横亘在所有人心头的一座无法逾越的神山。
“星辰领航员”的招聘工作,陷入了僵局。
这个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泄露了出去,成为了“自由天空联盟”用来攻击红旗集团的最新弹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