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渡的危机,在崔锦书冒死带回的情报与李承民果断的军事部署下,有惊无险地化解了。玄甲军主力在飞云渡设下埋伏,将来犯的狄人奇兵一举全歼,彻底粉碎了北狄残部最后一丝反扑的希望。北疆的战事,至此,真正意义上尘埃落定。
肃清残敌、安抚归降部落、重建被雪崩摧毁的前哨站、整顿军务……凯旋的各项准备工作,在一种劫后余生的复杂氛围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胜利的果实终究是甜美的。军中开始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功勋封赏的期待。
连绵数月的暴风雪似乎终于彻底平息,天空呈现出难得的湛蓝,阳光洒在洁白的雪原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带来一丝久违的暖意。就连空气中那股始终挥之不去的血腥与硝烟味,似乎也被这清新的寒风涤荡了不少。
李承民的咳疾在精心调养下有所好转,虽未痊愈,但已能正常处理军务。他依旧沉默寡言,眉宇间却少了几分战时的凌厉杀伐,多了几分属于胜利者的、内敛的威仪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开始着手撰写呈报京城的捷报与请功奏折,规划大军班师回朝的路线与仪程。
崔锦书也渐渐从云裳逝去的巨大悲痛中缓过神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凯旋的准备工作中。她亲自督导军械的清点与封存,尤其是那些她参与改进或创造的“旋风炮”、“十矢惊雷弩”、“雷火瓮”等利器,皆被列为最高机密,妥善保管。同时,她也开始整理北疆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笔记,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治理北疆、巩固边防的宝贵资料。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圆满的结局发展。
然而,战争的尾声,往往潜藏着最深的恶意。那场看似天灾的雪崩,其阴影并未真正散去。
这一日,一支满载着凯旋庆典所需物资、以及部分重伤员先行南返的粮队,在数百名精锐士兵的护卫下,沿着黑水河谷清理出的通道,缓缓南行。队伍绵长,气氛轻松,士兵们脸上带着即将归家的喜悦。
崔锦书与李承民并骑行在队伍中段。李承民依旧乘坐特制的马车,车窗敞开,他望着窗外久违的晴空与雪景,冷硬的侧脸线条在阳光下似乎柔和了几分。崔锦书骑马随行在一旁,青色斗篷在风中微扬,神情宁静,偶尔与李承民低声交谈几句,内容无关军务,多是关于回京后的安排,或是北疆未来的治理设想。一种历经生死磨难后、难得的心照不宣的平静,在两人之间流淌。
然而,当队伍行至一处名为“回音谷”的险要地段时,异变陡生!
回音谷两侧山势陡峭,壁立千仞,谷道狭窄,因地形特殊,稍有声响便会引发巨大回音,故而得名。此时谷中积雪深厚,万籁俱寂。
突然,一阵极其尖锐、诡异、仿佛能刺破耳膜的笛声,毫无征兆地从山谷一侧的雪峰之巅传来!那笛声不成曲调,时而高亢如厉鬼哭嚎,时而低沉如怨灵呓语,音波在狭窄的山谷中反复折射、叠加,形成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无处不在的噪音攻击!
“什么声音?!”队伍瞬间骚动起来!马匹受惊,不安地嘶鸣踏步!士兵们纷纷捂住耳朵,面露痛苦之色!
崔锦书脸色骤变!这笛声……与她记忆中那引发雪崩的骨笛之声,何其相似!但更加尖锐,更加充满恶意!
她猛地抬头,循声望去!只见远处雪峰之上,一个瘦小的、披着白色皮毛的身影,正站在悬崖边缘,双手捧着一支惨白的骨笛,奋力吹奏!阳光照在骨笛上,反射出诡异的微光!
是那个北狄酋长的幼子!他竟然没死!而且选择了这里,选择了玄甲军凯旋的队伍,作为他复仇的目标!
“不好!是那妖童!他要再次引发雪崩!”崔锦书失声惊呼!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预感,笛声陡然变得更加急促、高亢!音波如同实质的锤击,狠狠砸在两侧陡峭山坡上堆积的、看似平静的厚重雪层之上!
嘎吱……嘎吱……
令人牙酸的、积雪内部结构被破坏的声音,隐隐传来!
“全军加速!冲出山谷!快!”李承民厉声怒吼,一把推开车门,试图指挥应变!
但,太迟了!
轰隆隆隆——!!!!
比上一次更加恐怖、更加猛烈的巨响,从两侧雪峰之巅轰然爆发!仿佛整个天空都要塌陷下来!
肉眼可见的,两侧山坡上巨大的、如同白色瀑布般的雪浪,先是缓缓滑动,随即速度越来越快,带着碾碎一切的气势,向着谷底狭窄的通道,排山倒海般倾泻而下!雪浪前方,是无数被裹挟的巨石和冰块,如同死亡的先锋!
雪崩!比鹰愁涧规模更大、更致命的雪崩!目标直指谷中的粮队!
“保护王爷!保护王妃!”将领们声嘶力竭地吼叫!士兵们试图结阵防御,但在大自然毁灭性的力量面前,一切抵抗都显得如此徒劳!
恐慌!绝望!瞬间笼罩了整个队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