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虹桥筑梦暖寒木,薪火相传见春山
新年就是新气象,汪细卫没想到90年的第一天,来给师傅拜个年,就收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师傅可是说过金桥银路草建筑,去年一个乡政府大楼,自己就挣了三四千,虽说有师傅帮衬的原因。
就算抛去师傅的照顾,按照实际的拿,他也可以挣个两千多块,这还是师傅说的草建筑。
如果师傅把修桥的活揽下来,把这个活做完,师傅不照顾,能拿个一两千,家里的家具就有了着落。
如果潘高园真的能过去帮忙做饭,加上潘高园挣的,那家里就更宽裕了。
“师傅,要不我房子先不急着动工,把桥先修了我再弄房子?”
李池卫摆摆手,修桥哪有简单,现在还在接触,就算是接下了这活,也不会立即动工。
“不在这一时半会,就算拿下来这工程,准备工作都需要很久,而且记住了,修桥都是夏天准备,秋天开始动工,争取在第二年春天前完成,充分利用秋冬枯水期。”
“你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在我们准备工作开始之前,你先把你家房子的框架和顶给弄出来。”
汪细卫点点头,心里就开始盘算,原计划自己弄木头的,看来不行了,还是得找人帮忙。
木料大多数都还在山上呢,开春了就得抓紧时间弄。
虽然钱要花的多些,但是为了学到修桥的技术,挣到这份工钱,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
在师傅家蹭了顿饭,汪细卫抱着大狗子,和潘高园一起和师傅师娘告别回家。
路上汪细卫和潘高园说起师傅可能会接一个修桥的工程,两个人都很兴奋,农家人,能找到活干,能挣到钱,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回到家都已经是晚上了,今天一天的活也就差不多了,明天还得去老丈人老潘家拜年。
这也是农村里的规矩,初一都是拜族里的至亲长辈,初二才拜娘家人,这才有了那句“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的说法。
原本老梅家要是在家的话,等梅先军他们回门拜年以后,汪细卫也要上门去给梅主任拜年,这是礼节。
但他们一家子都在县里,也不知道梅家父子感冒好完全了没有,拜年自然是不用去了。
这次去老潘家拜年很轻松,有了汪细卫和潘高园时不时的帮衬,老潘家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一些,不像以前那般困窘。
新年的前三天不允许倒水扫地,汪细卫给瘫在床上的老丈人擦拭身子的事情都省了,潘高园塞给弟弟一个红包,还让她娘唠叨了一番。
小两口在娘家吃完饭,这就算是完事了,赶紧赶向下一家。
他们去哪里?
当然是背着大狗子赶往沈老爷子的住处,汪细卫有好多问题想要问老爷子,从汪细能那里来说也得去拜年。
不管能不能代表老汪家,也得替老汪家对老人家表示感激。
来到沈老爷子家,潘高园又是第一次来这里,看见沈老爷子清幽的小院,眼里都是羡慕。
汪细卫看出了她眼里的意思,握握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说,“咱们以后修的院子不比这个差,放心!”
潘高园耳朵一热,脸突然红了,这个榆木疙瘩最近怎么开窍了?汪细卫上前敲门,大声喊道:“沈爷爷,在家吗?给您拜年了!”
沈老爷子在屋里应声,“进来吧,年在你们那边呢。”
汪细卫推开门,院里人还不少,看来都是些平时受老人恩惠的病人,过年来这里拜年来了。
汪细卫赶紧带着潘高园紧走几步,给老爷子鞠躬拜年。
大狗子这两天可是学会了拜年了,看见那个他喜欢的胡子爷爷,屁股一撅,两只小短腿就跪在了地上,双手趴在前面,磕头如捣蒜,把一院子人给逗得哈哈大笑。
沈老爷子上前把大狗子给抱起来,逗着大狗子,带着大家进了堂屋。
沈老爷子可是豪气,堂屋里有两个炭火盆,烤着木炭火,木炭在农村的价格比猪肉都贵,一般人家可舍不得烧。
大家听说这就是汪家坳院子老汪家的老大,大家的脸色都有些异样。
村里人眼睛都毒着呢,老爷子救了谁,谁家来了没来,心里都门清,老汪家的做法自然在沈老爷子这个村里传了出来。
汪细卫还不知晓这件事情,在他心里,代表老汪家来送过年礼,那就是老汪家来了,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他还以为是去年他被净身出户的事情让大家好奇呢。
这个村里也有一个跟着在工地上做事的,一手泥瓦活做的也是很好,每次有活师傅都会叫上他。
汪细卫猜测估计是那个工友回来说了自己在家里的遭遇,才会让大家看他这么怪怪的。
现场人多,汪细卫心里许多问题也不好意思问出口,陪着和老爷子说了回话,被老爷子留饭。
汪细卫和潘高园倒是没有客气,主要是老爷子家里也没有其他人,让老爷子做饭可不行,潘高园干脆自己问老爷子家里的东西,然后系上围裙进厨房,给老爷子做一顿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