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月夜下山逢牛影,尘缘未了道根生
汪细卫沉浸在识海翻涌的清明中,仿佛时间凝固。
玄云道长那声低沉的“醒来”,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将他惊醒。
他猛地睁开眼,瞳孔深处似有流光一闪而逝。
远处草丛里蟋蟀振翅的细微摩擦声,此刻在他耳中清晰得如同近在咫尺;
近处山风吹拂树叶,叶脉的纹理、叶片边缘细微的锯齿,竟在昏暗的月光下纤毫毕现!
一股难以言喻的通透感贯穿四肢百骸。
“多谢道长指点迷津!”汪细卫心潮澎湃,瞬间明白自己得了何等造化,激动得深深躬身,额头几乎触到冰凉的青石板。
他再抬头时,眼中已无半分懵懂,只剩下如获至宝的狂喜与对眼前这位高人的无限崇敬。
玄云道长负手而立,宽大的青色道袍在夜风中微微鼓荡。
脸上却不见丝毫得意,反而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平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看着眼前脱胎换骨般的少年,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如同深潭投石,涟漪转瞬即逝。
“机缘既至,便是道途初启。此非恩赐,乃是引子。真正的修行,还在你自身。”
他抬手,袖袍轻拂,仿佛在虚空中书写,“且记下这几式根基功法。”
话音未落,玄云道长指尖虚点,几缕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银白色气流便自他指尖溢出,如同拥有生命般,在汪细卫身前勾勒出几个玄奥的图案。
有如山岳般沉稳的站桩姿势,有如流水般圆转的吐纳法门,更有几行古篆文字,如星辰般闪烁,烙印在汪细卫的识海深处。
每一道功法都蕴含着不同的韵味:或厚重如大地,锻其筋骨;或轻灵如清风,炼其精气;或深邃如星空,养其神魂。
“此乃《引山诀》、《流云息》、《观星引》,乃我道门入门筑基之法。归去后,卯时迎日,酉时望月,务必勤修不辍,莫要懈怠。”
玄云道长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去吧,趁着月色正好,速速下山。”
汪细卫如遭雷击,这等无上法门,竟如此轻易便传授于他?
他再次深深一揖,千言万语化作一句:“道长厚恩,细卫没齿难忘!定当谨记!”
他不敢再多耽搁,转身,脚步却因激动和体内奔涌的暖流而有些虚浮,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大步朝着山下蜿蜒的石阶走去。
望着少年融入月色中的背影,小清风终于忍不住凑到玄云道长身边,脸上写满了困惑与好奇,小声开口:“师……呃……”
他硬生生把“师傅”两个字咽了回去,改口道:“仙长……”
“嗯?”玄云道长连头都未回,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显然对小清风这屡教不改的称呼颇为无奈。
小清风赶紧低下头,声音更小了:“是,仙长。弟子……弟子只是不解,为何要让汪施主连夜下山?”
“观中客房空着,留他一宿,明日天亮再走,岂不是更稳妥?这山路崎岖,夜间行走,总归不便。”
他偷偷抬眼,想从玄云道长脸上看出些端倪。
玄云道长终于缓缓转过身,月光清晰地映照着他沟壑纵横却异常清癯的脸庞。
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叠叠的山峦,落在山下某个未知的点上,眼神复杂难明,有期许,有惋惜,还有一丝洞察天机后的苍凉。
“他须得今晚下山,”玄云道长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近乎叹息的肯定。
“否则,便会错过一场至关重要的机缘。这机缘,关乎他道途的根基,也关乎……某些沉寂已久的因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山下朦胧的夜色,最终停留在山脚那片开阔的草甸方向,那里,一头黄牛正悠闲地啃食着夜露沾湿的青草。
“可惜了……”玄云道长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这叹息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飘散在清冷的夜风中。
他摇了摇头,对着小清风,也像是对着这寂静的山林自语:“那里……那头牛……谁能想到呢?”
“它竟是我道家某位先祖座下灵兽的同类,一缕残魂转世,历经轮回,竟落得如此模样……”
“若是我早些勘破此点,知晓它便是那‘牛’……”
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其罕见的、近乎落寞的神采,“说不得,我玄云这一脉的技艺,也能早些寻个真正合适的传人了。”
小清风听得云里雾里,一头牛?先祖座下灵兽?传人?
这些词组合在一起,让他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他只能茫然地顺着玄云道长的目光望向山下那片黑暗,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什么也看不清。
他只觉得师傅今晚的叹息,比山间的夜露还要沉重几分。
而此刻,正沿着石阶匆匆下山的汪细卫,对玄云道长这番充满玄机的对话一无所知。
他只觉得体内暖流奔涌,五感敏锐得超乎想象,连脚下石阶的每一道细微裂纹都能感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