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胸藏玄机参造化,手执屠刀理凡尘
汪细卫终究没能按捺住那颗好奇与求知的心。
第一个木箱中的《道德经》已为他奠定了坚实的道基,如同在混沌中开辟了清明,他愈发期待第二个箱子会带来怎样的启迪。
他这次谨慎了许多,先是仔细拂去旁边第二个木箱上的积尘,露出其古朴沉静的木质纹理。
然后,他双手扶住箱盖,心中默念方才领悟的“道法自然”,并未刻意用力,只是顺应心意轻轻一掀。
“咔哒。”
箱盖应声而开,顺畅无比。
汪细卫心中一喜,随即又尝试去开旁边的第三个箱子,果然纹丝不动。
他心中了然,这果然如同前辈设下的“道阶”,需拾级而上,悟透一层,方有资格接触下一层的奥秘。
强求不得,正合“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之理。
这第二本书并非典籍,而是石室原主人留下的修行札记。
书中以极其辩证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与“术”的关系。
笔记中言:“道为体,术为用;道为本,术为末。执术而忘道,如无根之木;悟道而轻术,如渡河无舟楫。”
总结语后是详细的讲解,用实际的案例分析了道和术之间的关系,单纯侧重哪方面都会产生如何的结果,说的清清楚楚。
最后总结道:“万术皆由道生,习术亦可反哺于道。然需谨守本心,勿使术繁而蒙道心。”
这些心得,结合他刚刚领悟的《道德经》要义,仿佛在他脑海中点燃了一盏明灯,让他对“修行”二字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
明白“术”不过是工具和路径,最终目的仍是契合于“道”。
这些内容虽比《道德经》篇幅短,但其蕴含的思辨与个人体悟,却让他耗费了更多心神去理解和消化。
他依旧没有看到具体的法术神通记载,但心中已无半分失望,反而更加沉静。他将书册恭敬地放回箱内。
这一次,没有信笺弹出。
但当他合上箱盖的瞬间,他敏锐地察觉到,旁边第三个木箱似乎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韵律波动。
仿佛某种禁制悄然消散。他再次尝试开启第三个木箱,箱盖果然轻松开启!
箱内景象与前两次不同,除了一本线装书外,旁边还静静躺着两个小巧的玉质丹瓶,瓶身温润,隐隐有灵光内蕴。
“咦?这次有变化了!” 汪细卫心中一震。
他没有急于查看丹瓶,而是先拿起了那本书册。封面上是三个古朴的字——《养生主》。
“养生主?” 汪细卫微微疑惑,此名源于《庄子》,但汪细卫不知道啊,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倒是听过无数人说过养生。
他心想,“我年纪尚轻,身强体壮,为何要看养生之书?”
但他深知前辈如此安排必有深意,不敢怠慢,更明白若不悟透此书,第四个箱子定然无法开启。
于是凝神静气,认真翻阅起来。
这一看,却让他越看越是心惊,继而豁然开朗!
书中所述,绝非世俗所谓的延年益寿小术,而是直指修行根本的“摄生之道”。
其核心在于“缘督以为经”,即顺应自然之道作为常法,详细阐述了如何“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导引体内先天之气与后天灵气。
如何“熊经鸟申”,活动肢体以宣导气血;
乃至如何通过“辟谷”之术,涤荡肠胃,清除后天浊气,使身心达到“虚极静笃”的和谐状态,从而夯实根基,延年益寿。
这正是最根本的修炼法则!
汪细卫回想起自己之前的修炼,虽凭借玄云道长传授的方法和机缘巧合结成金丹,但许多细节粗糙不堪,全凭本能和蛮力。
看完这本《养生主》,他才真正明了该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地运转周身灵力,如何使灵力与肉身、神魂更为圆融统一。
“原来这才是大道根基!我先前真是有眼无珠,竟将此等宝典与寻常养生之术混为一谈!” 他心中又是惭愧又是庆幸。
随后,他小心拿起那两个玉瓶,拔开瓶塞轻嗅。
一股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伴随着精纯平和的灵力波动。
瓶内是翠绿欲滴、晶莹剔透的液体,但他并不识得此物,也不知其名与用法。
没有前辈说明,他不敢贸然服用。
“暂且收好,日后或有机缘知晓用法,或许对师父师娘、老丈人调理身体有益。”
他心中思忖,将两个玉瓶小心地收入怀中,总算得到些看似能用的灵物了。
盖上第三个木箱,他满怀期待地走向第四个木箱。
这次开启亦是水到渠成,他也感受到了木箱的某种波动。
箱中依旧是一本书册,封面写着《内丹术》三个大字。
汪细卫大喜过望,这正是他目前急需的进阶法门!可算是找到一本可以实际修炼的书籍了!
他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