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故人之谊,亦有同道之谊,更因汪细卫和静娴道长这个纽带,以及对护龙山共同的恶感,无形中结成了更为紧密的同盟。
而他们对元婴大道的探讨,也如同夜空中亮起的灯塔,为迷茫中的前行者,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与青云门主一番酣畅淋漓的论道后,玄云道长婉拒了留宿玄女门的邀请。
他的心,早已被那牵引他前来的机缘感应,牢牢系在了那处瀑布石窟。
他对汪细卫道:“小子,带老夫再去你那石窟坐坐。”
汪细卫自然无不应允。
两人再次来到石窟,穿过水帘,进入那间已然空旷许多的密室。
几口被汪细卫打开过的木箱放在原处,里面原本存放的灵液还剩下两瓶。
玄云道长的目光并未在这些世俗修士眼中的财富上过多停留,他的视线,如同最精准的尺子,丈量着密室的每一寸墙壁,感受着此地残留的、若有若无的玄奥道韵。
“前辈,这些箱子……”汪细卫指了指那些空箱,有些不好意思。
玄云道长摆了摆手,语气平和而超然:“既是你发现的,便是你的机缘。老夫岂是那等夺人造化之人?能在此感受一番前人遗泽,已是幸事。”
他缓步走到一面看似平平无奇的石壁前,那里正是当初汪细卫发现第一个木箱的位置,也是那行以指力刻下、若非刻意感知极易忽略的字迹所在。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玄云道长轻声念出那行字,手指虚抚过那铁画银钩、蕴含着无尽道韵的笔划。
他的眼神不再是平时的淡然,而是变得无比专注,甚至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
他不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站在石壁前,仿佛石化了一般。
周身气息完全内敛,但汪细卫却能感觉到,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妙波动正以玄云道长为中心,与石壁上的字迹,与这整间密室,乃至与整个老君山产生着某种深层次的共鸣。
密室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从石缝透入的微光,映照在玄云道长肃穆的侧脸和那行古老的留字上。
空气中弥漫着尘埃、水汽和岁月沉淀的味道,此刻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汪细卫屏息静气,不敢打扰。
他看着玄云道长,只见对方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中时而闪过困惑,时而迸发恍然的神采。
那行字,汪细卫自己也看过多次,虽觉玄奥,却难以深入理解。
但此刻在玄云道长身上,他仿佛看到了那字里行间蕴含的至理,正被一点点剥离出来,融入其道心之中。
“天地为炉……” 玄云道长再次喃喃自语,这一次,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明悟。
“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金丹圆满已是自身修行的极致,欲成元婴,需向内极致求索,凝聚真我……错了,狭隘了!”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周身那圆润无瑕的气息,仿佛打破了某种无形的桎梏,开始变得更加深邃、浩瀚。
“元婴,非是于虚无中凭空创造!它应是……以此身金丹为‘铜’,以此方天地为‘洪炉’,以自身感悟与天地道则为‘炭火’,历经淬炼,去芜存菁,最终孕育出的、一个更贴近大道、能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我’道胎!”
这番体悟,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他一直苦苦追寻的突破契机,就在这前辈的留字中,被点透了关键的一层窗户纸!
良久,玄云道长缓缓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当他再次睁开时,眼中神光已然内敛,但那份由内而外的通透与喜悦,却难以掩饰。
他对着那面石壁,郑重地躬身行了一礼。
“多谢前辈点拨之恩!”
他转过身,看向汪细卫,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笑容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真切和轻松。
“小子,你这石窟,真是洞天福地!老夫困顿多年的疑惑,今日方得窥见门径!这份人情,老夫记下了。”
汪细卫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玄云道长究竟悟到了什么,但能感受到对方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也为之高兴:“前辈能有所得,是晚辈的荣幸。”
玄云道长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这间密室,眼中已无遗憾,只有满足与期待。
“此地于你,是起点,是宝藏。于老夫,则是明灯,是指引。好好珍惜此地,你的路,还长得很。”
他知道,自己凝结元婴的关键一步,已然在此迈出。
剩下的,便是寻找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引动那“天地洪炉”,开始真正的“淬炼”了。
老君山之行,远超他的预期。而这一切,都与眼前这个气运不凡的年轻人,息息相关。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山里那点破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