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3 章:古庙迷踪?暗流汹涌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夏(七月初一)?太湖西岸?破庙
破庙内的对峙一触即发,东厂番子的火把将夜幕照得通红,映得满地火器零件泛着冷光。陆砚昭握紧手中的信号弹,余光瞥见沈知微发间的莲花纹银簪,与账本、信鸽脚环上的图案如出一辙,心中警铃大作。就在这时,春桃突然从暗处冲出,手中紧攥着新截获的密信。
“二公子!莲花商会的漕船明早寅时离港,船上装着的怕是......” 春桃气喘吁吁,话音未落,一支利箭破空而来,直直钉入她身侧的立柱。箭尾绑着的布条上,赫然画着半朵滴血的莲花。
沈知微反应极快,绣春刀出鞘,挡下后续射来的几支暗箭。她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是影阁的‘血莲’杀手!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活着离开。” 她心中暗自思忖,这些杀手本应是影阁执行绝密任务的精锐,为何会出现在此处,难道陆砚昭的调查已经触及到某些人的核心利益?
陆砚昭冷静地分析着局势,展开手中的太湖西岸地形图,目光落在第七个红点处 —— 那里标着一座废弃的观音庙。他迅速做出决定:“去观音庙!莲花商会的漕船要经过那里,杀手在此设伏,说明庙中必有蹊跷。” 他深知,越危险的地方越接近真相,而此时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三人在夜色中策马狂奔,身后传来零星的追兵脚步声。沈知微看着陆砚昭专注研究地图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从最初奉命监视这个突然崛起的镇国公府二公子,到如今与他并肩作战,她不得不承认,陆砚昭总能在混乱中抓住关键线索。但她也清楚,自己靖难遗孤的身份始终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道鸿沟,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夏(七月初一)?太湖西岸?观音庙
寅时三刻,观音庙的飞檐在月光下如同一柄柄倒悬的利刃。陆砚昭翻身下马,轻轻推开斑驳的庙门。门轴发出的吱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惊起梁上的几只寒鸦。春桃举着火把,照亮满地狼藉 —— 供桌上的烛台倾倒,香灰散落,墙角还残留着新鲜的脚印。
“这些脚印深浅不一,至少有十人经过。” 陆砚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而且看痕迹,他们刚离开不久。” 他从怀中掏出放大镜,这是他穿越后利用工匠打造的简易工具,在现代警校时,这是他勘察现场的得力助手。透过放大镜,他发现地砖缝隙间有暗红色的痕迹,用手指蘸取,放在鼻下轻嗅:“是血迹,还未完全干涸。”
沈知微在一旁搜索,突然从神龛后面翻出半截玉佩,玉佩上刻着的莲花纹与之前的线索相互呼应。她眉头紧锁:“看来我们没找错地方。莲花商会果然在这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将玉佩递给陆砚昭,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触碰,沈知微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却很快被紧张的局势驱散。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漕船靠岸的声音。陆砚昭示意两人噤声,悄悄靠近窗户。只见月光下,十几名黑衣人正从船上搬下一个个沉重的木箱,木箱上隐约印着莲花商会的标记。为首的黑衣人戴着青铜面具,声音沙哑:“这批火器务必在天亮前转运,刘公公等着要货!”
听到 “刘公公” 三个字,陆砚昭与沈知微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惊。司礼监刘公公是当今圣上身边的红人,若真与火器走私有关,那此事牵扯之广,远超想象。陆砚昭握紧绣春刀,低声道:“不能让他们把货运走,这些都是铁证。”
然而,他们的行动早已被察觉。随着一声哨响,数十名黑衣人将观音庙团团围住。青铜面具人冷笑着走进庙内:“陆二公子,沈百户,真是好本事,竟能追到这里。不过,你们今日恐怕有来无回了。” 他一挥手,黑衣人纷纷亮出武器,寒光在夜色中闪烁。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夏(七月初一)?观音庙外
战斗一触即发。陆砚昭挥舞着绣春刀,施展出融合现代格斗技巧的 “绣春刀十二式”,刀光霍霍,寒光闪烁。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精准狠辣,将靠近的黑衣人纷纷击退。沈知微则凭借着精湛的易容追踪本领,在人群中穿梭,专挑敌人的薄弱环节攻击。春桃也不甘示弱,虽然她主要负责情报工作,但自幼跟随陆砚昭,也习得一身好功夫,此刻手持短刃,守护在陆砚昭身边。
青铜面具人见久攻不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烟雾弹,掷向地面。顿时,浓烟弥漫,视线受阻。黑衣人趁机发动攻势,局势变得对陆砚昭等人极为不利。陆砚昭在烟雾中冷静分析,他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找到突破口。
突然,他想起在破庙时春桃截获的密信,信中提到漕船上有一处暗格。他灵机一动,大声喊道:“沈百户,春桃,我们往漕船方向突围,船上有他们的命门!” 沈知微和春桃心领神会,三人相互配合,边战边退,朝着漕船的方向杀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