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58 章:京城风云?朝堂暗涌
弘治十二年(1499 年)?夏(六月二十七日)
京城,这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威严的帝都,在六月炽热的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庄重。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无形的暗流正悄然涌动,如同一头隐匿在黑暗中的巨兽,随时准备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带来巨大的危机。
陆砚昭率领影阁众人日夜兼程,一路马不停蹄。他们风餐露宿,不顾旅途的疲惫,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 尽快赶回京城,将从漠北带回的重要证据呈递给皇帝,揭开那隐藏在黑暗中的阴谋。终于,京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出现在眼前,陆砚昭望着城门,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深知,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进城,陆砚昭便毫不犹豫地直奔皇宫。皇宫内,乾清宫庄严肃穆,朱佑樘面色凝重地端坐在龙椅之上,仿佛整个天下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肩头。陆砚昭匆匆步入殿内,单膝跪地,将一路小心保管的地图与信件呈上,开始详细汇报此次漠北之行的惊险经过。
朱佑樘展开地图和信件,细细查看。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原本平静的面容被怒火取代,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这些逆贼,简直胆大包天!竟敢勾结外敌,妄图动摇我大明根基,其心可诛!” 朱佑樘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威严,在空旷的大殿内久久回荡。
陆砚昭依旧单膝跪地,神色沉稳而坚定:“陛下息怒,如今证据确凿,当务之急是商议出妥善的应对之策,尽快挫败他们的阴谋,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安稳。”
朱佑樘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心中如潮水般汹涌的怒火,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关系到朝堂的稳定和大明的安危,绝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朝中与莲党勾结之人尚未完全查明,他们隐藏在暗处,势力盘根错节。若贸然行动,极有可能打草惊蛇,让他们有机会销毁证据或逃脱制裁。”
就在此时,司礼监太监迈着匆忙的步伐走进殿内,神色略显慌张:“陛下,内阁首辅李东阳求见,称有万分紧急之事相商。” 朱佑樘与陆砚昭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明白,在这个敏感时刻,李东阳求见,必定与当前局势相关。朱佑樘微微点头:“宣他进来。”
李东阳匆匆步入殿内,恭敬地行了君臣之礼。他神色忧虑,眉头紧锁,仿佛有重重心事:“陛下,近日京城内外人心惶惶,大街小巷都在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传言说北疆战事一触即发,而朝廷却毫无准备;还有传言说朝中大臣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老臣听闻,御史台近日频繁收到匿名弹劾奏章,这些奏章的矛头皆指向几位朝中重臣,此事颇为蹊跷,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朱佑樘面色凝重,将手中的地图与信件递给李东阳:“李爱卿,你看看这个,便知其中缘由。”
李东阳双手接过,仔细查看。看着看着,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竟有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陛下,此等叛国行径,天理难容,绝不能姑息养奸!但如今情况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
朱佑樘微微点头:“朕正与陆砚昭商议应对之策。李爱卿,你久居朝堂,历经数朝,对朝中局势了如指掌,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行事?”
李东阳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陛下,如今之计,当务之急是先暗中调查与莲党勾结的朝中官员,不动声色地收集他们的罪证,做到证据确凿,让他们无从抵赖。同时,北疆局势危急,必须立刻加强防务,调遣精兵良将,以防瓦剌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至于这些匿名弹劾奏章,或许是个突破口,可顺藤摸瓜,找出幕后之人,说不定能借此揭开整个阴谋的冰山一角。”
陆砚昭接着补充道:“陛下,影阁愿倾尽全力协助调查,定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只是莲党行事极为诡秘,他们隐藏在暗处,眼线众多,稍有不慎,便可能让他们察觉到风声,从而逃脱制裁。所以在行动之时,需格外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朱佑樘目光坚定地看向陆砚昭,大声说道:“好!陆砚昭,朕命你带领影阁,配合李东阳暗中调查此事。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另外,朕会安排锦衣卫在明面上进行调查,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一旦掌握确凿证据,即刻动手,绝不容情,让这些叛国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陆砚昭神色庄重,领命道:“臣遵旨!陛下放心,影阁上下定当不负圣望,哪怕赴汤蹈火,也要将这些逆贼绳之以法,守护我大明江山!”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一心为国,忠诚于皇帝。兵部侍郎王强,便是与莲党暗中勾结的蛀虫之一。在得知陆砚昭从漠北归来的消息后,他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深知陆砚昭此次归来,必定带回了对他们不利的证据,这让他坐立不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