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61章:东宫委重任,暗潮初涌动
弘治十二年(1499年)?夏末
自成功粉碎莲党阴谋后,陆砚昭在朝堂上声名远扬,其卓越的才能与忠诚深得太子朱厚照的赏识与信任。此时的陆砚昭身兼数职,不仅是太子朱厚照的陪读,辅助太子研习经史子集,增长治国理政的见识;还担任东宫侍卫副统领,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他依旧掌管着影阁,掌控着各方情报,犹如一双隐匿于黑暗中的眼睛,洞察着京城内外的风吹草动。
这日,朱厚照在东宫书房召见陆砚昭。书房内,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类古籍经典。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朱厚照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正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宫苑,神色略显凝重。见陆砚昭进来,他转身微笑着示意陆砚昭坐下。
“砚昭,如今莲党已除,京城看似恢复平静,但本太子深知,暗流依旧涌动。这天下,还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朱厚照神色认真,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期许。
陆砚昭微微欠身,恭敬说道:“殿下所言极是。表面的平静之下,各方势力或许正暗自积蓄力量。不知殿下有何打算?”
朱厚照走至书桌前,拿起一份文书,递给陆砚昭:“你看看这个,这是关于京城周边水利修缮的提案。如今夏季雨水渐多,若不及时修缮水利,恐有洪涝之忧。本太子想将此事交由你负责,你意下如何?”
陆砚昭双手接过文书,缓缓展开,仔细翻阅。他一边看,一边在心中快速思索着其中的利弊与实施细节。京城周边的水利设施关系着大片农田的灌溉以及百姓的安居,一旦出现洪涝,后果不堪设想。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殿下,这份提案意义重大,关乎京城周边百姓的切身利益以及社稷安稳。不过,此事工程浩大,需谨慎行事。”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首先,建议由工部负责组织实施。工部掌管全国工程事务,在水利修缮方面有专业的人才与经验,能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以过往工部主持的河道疏浚工程为例,他们对水流走向、堤坝加固等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方案,此次水利修缮工程由他们主导,可避免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同时,需其他部门协同监督,比如户部监督资金流向,防止贪污浪费。每一项大工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若监管不力,极易滋生腐败。户部可凭借其对财政的掌控能力,严格把控每一笔资金的去向,确保专款专用。礼部可负责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与地方官府、百姓的沟通协调,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礼部在礼仪外交、协调各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能有效避免矛盾冲突,让工程得以顺畅进行。另外,锦衣卫在京城内外耳目众多,可协助监督,保证整个修缮过程公正透明,杜绝不法行为。锦衣卫的情报网络广泛,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
“再者,此事应当呈报给陛下。一方面,能体现殿下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让陛下知晓殿下对民生的关切。陛下一向重视百姓的福祉,殿下积极推动水利修缮,正是顺应陛下的心意。另一方面,也可让陛下看到殿下在处理政务上的用心与能力,展现殿下正朝着合格储君的方向稳步发展。如此,陛下必定会对殿下更加放心,也有利于殿下日后施政。”
朱厚照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砚昭,你的见解独到,考虑周全。就按你说的办,本太子这就将此事呈报给父皇,并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陆砚昭领命后,便全身心投入到水利修缮的筹备工作中。他首先来到工部,与工部尚书及一众官员围坐在会议桌前,深入商讨工程细节。陆砚昭详细询问了目前京城周边水利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部初步拟定的修缮方案。他结合自己的见解,与工部官员们展开激烈讨论,从堤坝的加固方式到河道的拓宽规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经过数小时的商讨,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份合理的预算和工期计划。
随后,陆砚昭马不停蹄地赶到户部。在户部尚书的办公室里,他与户部官员们仔细规划资金使用。陆砚昭强调,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必须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和监管机制。他们一同梳理了工程所需的各项开支,从材料采购到人工费用,逐一进行评估和核算,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接着,陆砚昭又来到礼部,与礼部官员沟通协调各方关系的事宜。他详细阐述了水利修缮工程可能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和潜在矛盾,与礼部官员共同商讨应对策略。礼部官员们表示,会提前与地方官府沟通,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沟通不畅而引发冲突。
同时,陆砚昭也没有忘记与锦衣卫的协调。他亲自前往锦衣卫衙门,与锦衣卫指挥使面谈。陆砚昭表明,希望锦衣卫能够充分发挥其情报优势,在工程监督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锦衣卫指挥使欣然答应,表示会安排得力人手,密切关注工程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