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91 章:押运御匪?边疆传讯
正德三年(1508 年)?夏(八月初十)?卯时?京北官道
夏末的晨雾还未散尽,京北官道上已响起整齐的马蹄声。沈知薇带领的锦衣卫与陈猛的雄狮卫组成押运队,五十辆载着火器的马车在队伍中央,车轮裹着软布,在青石板路上行驶时只发出轻微的轱辘声。沈知薇勒住缰绳,目光扫过前方的岔路 —— 按路线图,再走二十里就是第一个驿站,可猎鹰卫暗卫刚传来消息,岔路附近的树林里,有十余名手持弯刀的山匪在徘徊,像是在寻找劫道目标。
“陈将军,让队伍放慢速度,前排士兵列防御阵。” 沈知薇压低声音,右手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山匪可能盯上了咱们的马车,虽不知是火器,但绝不能让他们靠近。”
陈猛立刻挥手,雄狮卫士兵迅速行动:前排士兵手持燧发火铳,枪口对准树林方向;后排士兵护在马车两侧,手按刀柄严阵以待。马车旁的锦衣卫暗卫悄然潜入树林,弓弦拉满,目光紧盯着林中叶影晃动的方向。
片刻后,树林里突然冲出一群山匪,个个面黄肌瘦,手中握着锈迹斑斑的弯刀,朝着马车扑来 —— 显然是常年盘踞在此的盗匪,见车队规模大,以为能劫到财物。“放铳警示!” 陈猛厉声下令,前排雄狮卫扣动扳机,“砰!砰!” 的铳声在晨雾中炸开,山匪们吓得愣在原地,为首的几人甚至往后退了两步。
沈知薇策马冲出,绣春刀寒光一闪,直取山匪头目,刀刃架在对方脖子上:“此乃朝廷押运物资,尔等也敢劫?不想死就立刻滚!”
山匪头目见对方装备精良,又有火铳,顿时吓得腿软,连忙跪地求饶:“官爷饶命!小的们是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说着,就带着手下连滚带爬地逃回树林,转眼没了踪影。
“没伤到人吧?” 沈知薇收刀回鞘,看向身边的士兵。陈猛摇头:“都是些乌合之众,没敢真动手。只是这京北官道竟有山匪盘踞,得让地方官府好好清剿一番。”
沈知薇点头:“继续赶路,到驿站后让驿丞传信给顺天府,让他们派兵巡查。另外,给陆指挥传个信,说押运队遇山匪,已驱散,火器无损。”
辰时?虎豹营工坊兵工厂
同一时刻,虎豹营兵工厂的铸铳作坊里,陆砚昭正与赵小匠查看第三批火器的模具。工匠们已开始打造带消音槽的盘龙铳枪管,水力砂轮转动的声响与金属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赵小匠拿着刚打磨好的枪管,递到陆砚昭面前:“指挥,您看这消音槽,三道螺旋纹均匀,比预期的精度还高,装在铳上至少能减三成噪音。京营的人要是来了,肯定得夸咱们手艺好。”
陆砚昭接过枪管,对着晨光端详 —— 膛线光滑无毛刺,消音槽的弧度也恰到好处:“不错,按这个标准量产。对了,边军那边有消息吗?第一批火器应该快到第一个驿站了。”
话音刚落,猎鹰卫队长李颖匆匆赶来,手中举着两封密报:“指挥,沈千户传来消息,押运队在京北岔路遇山匪,已驱散,火器没受损。另外,陆砚青大人从边疆传来急信,说瓦剌骑兵最近在宣府边境活动频繁,还扣押了咱们的两名商队成员,想逼边军交出边境地图,边军现在急需火器支援。”
陆砚昭接过密报,指尖划过 “瓦剌骑兵”“宣府边境” 等字样,脸色渐渐凝重:“砚青在信里说没说边军的具体需求?”
“说了,” 李颖点头,“陆大人说边军现有的火铳射程不够,对付瓦剌骑兵很吃力,想让咱们加快奔雷短铳的量产,最好能在九月底前再送两百支过去,还需要更多的防冻火帽 —— 北疆十月就要下雪,普通火帽容易冻住。”
陆砚昭转身对赵小匠道:“调整生产计划,优先造奔雷短铳和防冻火帽,争取九月中旬就能启运。另外,让工匠们多做些备用枪管和通条,边疆风沙大,铳械容易堵膛、损坏,有备用的能及时更换。”
“遵命!” 赵小匠立刻召集工匠,将刚做好的盘龙铳模具暂时收起,转而搬运陨铁打造短铳零件,铸铳作坊里的敲打声愈发急促,每个人都明白,边疆的士兵正等着这些火器守护家园。
巳时?浣衣局(刘瑾的日常)
巳时的浣衣局,皂角味与水汽混杂在空气中。刘瑾正以 “副管事” 的身份,来回巡查太监们的洗衣进度 —— 他穿着新做的青色太监服,腰间挂着副管事腰牌,比之前的灰布短褂体面了不少,手中还拿着个小账本,时不时在上面记些什么。
“张公公,你这宫装的领口还没搓干净,” 刘瑾走到一名老太监身边,指着衣领上的污渍,“陛下的衣物容不得半点马虎,再用皂角搓两遍,要是还洗不干净,今天就别想吃饭了。”
老太监连忙点头,拿起皂角用力搓揉衣领。不远处,马永成蹲在角落,手中的木棒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洗衣盆,目光时不时瞟向刘瑾,心中满是嫉妒 —— 同样是被贬来浣衣局,刘瑾升了副管事,自己却还在做最苦的活,连件新衣裳都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