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04 章:后宫议事?家国牵念
正德三年(1508 年)?秋(十月十五日)?巳时?慈宁宫偏殿
巳时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慈宁宫偏殿的青砖地上,映出窗纸上 “松鹤延年” 的纹样。张太后身着酱色绣金褙子,端坐在主位的紫檀木椅上,手中摩挲着一串菩提子佛珠;皇后沈云舒、贤妃林婉兮、惠妃苏瑶、宸妃陆明瑶依次坐在两侧,皆身着素雅宫装,正轻声说着家常 —— 昨日尚衣局送来新制的冬衣,几人正讨论着面料的厚薄。
“母后,您这件褙子的金线绣得真精致,” 沈云舒笑着看向张太后的衣摆,“尚衣局这次的手艺又进步了,臣媳那套水蓝绣梅的棉衣,穿在身上又轻又暖。”
张太后笑着点头,刚要回话,殿外突然传来太监的唱喏声:“陛下驾到 ——”
众人连忙起身相迎,朱厚照身着常服,带着李德全快步走进来,语气带着几分笑意:“朕刚从兵部过来,听闻母后和你们在说话,便过来看看。”
“陛下坐。” 张太后招手让他坐在身边,又让宫女添上热茶,“刚还跟皇后她们说冬衣的事,陛下近日处理朝政辛苦,也该让尚衣局多做几件厚实的衣裳。”
朱厚照接过热茶,笑道:“母后放心,朕的冬衣已备好了。今日过来,一是陪母后说说话,二是也跟你们提提大同的事 —— 陆砚昭三日前送火器去大同,预计五日后能到,李岩那边已清查完内应,就等火器到位备战了。”
巳时三刻?慈宁宫偏殿
“陛下,” 陆明瑶听到 “陆砚昭” 三字,忍不住轻声问道,“臣媳前日收到家中信,说兄长带了两百名雄狮卫护送火器,不知沿途是否安稳?”
朱厚照看向她,语气温和:“明瑶放心,京西官道已派暗卫探查过,没有异常。陆砚昭做事稳妥,还特意让虎豹营备了防冻火帽,就算大同降温,短铳也能正常使用。”
沈云舒这时补充道:“陛下,祭祀筹备的事臣媳已安排得差不多了,礼器和祭服昨日查验过,都符合规制。只是御花园的菊花近日需移栽暖棚,免得下月初一祭祀时凋谢,刘瑾如今在御花园打理,做事还算尽心,臣媳已让他多照看。”
“刘瑾……” 朱厚照沉吟片刻,“他在浣衣局时就安分,调去御花园后也没出过错,让他盯着菊花也好。只是你们日后若见他做事稳妥,提一句便可,不必过度举荐,免得他又生贪念。”
“臣媳遵旨。” 沈云舒躬身应下。
林婉兮这时轻声开口:“陛下,臣媳昨日听李德全说,大同边军查获的内应张成,已关押起来审问,不知是否问出更多莲党线索?”
朱厚照点头:“张成招了些莲党的联络方式,江南锦衣卫已按线索追查,只是莲党首领林清仍在逃,还需多费些功夫。不过有陆砚昭在大同,再加上火器助力,就算莲党暗中作祟,也掀不起大浪。”
苏瑶跟着道:“陛下,近日天气转凉,臣媳听宫里的嬷嬷说,大同冬日比京城冷得多,边军将士们的棉衣够不够?若是不够,臣媳可让宫里的针线局多赶制些。”
“有心了。” 朱厚照对她的关切颇为动容,“户部已筹备好拨款,尚衣局也在赶制两千件棉衣,月底前会随第二批火器送大同,足够边军过冬。你们在后宫不用操心这些,安心打理好宫里的事,便是帮朕分忧了。”
午时?御花园
午时的阳光正好,御花园里一片忙碌。刘瑾正带领小太监们移栽菊花,他动作麻利地挖起菊株,小心避开根系,额头上满是汗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 昨日皇后特意叮嘱过,今日又听闻陛下在慈宁宫提及此事,他深知这是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半点不敢马虎。
“刘公公,歇会儿喝碗茶吧,日头正烈呢。” 一名小太监递来茶水,语气带着几分亲近 —— 自从刘瑾调去御花园,从不摆架子,做事也勤勉,小太监们都愿与他相处。
刘瑾接过茶水,只喝了一口便放下:“不了,得赶在日落前移栽完,要是冻坏了菊花,耽误了祭祀,咱们都担待不起。”
正说着,远处传来脚步声,刘瑾抬头一看,竟是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他连忙放下工具,躬身行礼:“见过姐姐,不知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宫女笑着道:“刘公公不必多礼,皇后娘娘让我来看看菊花移栽的情况,说若是人手不够,可再调些太监来。”
“多谢娘娘体恤!” 刘瑾连忙道,“人手足够,傍晚前定能完工,姐姐回禀娘娘,放心便是。”
宫女点头离去,刘瑾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 —— 皇后主动关心,显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他暗自叮嘱自己,定要守住这份安稳,等日后有机会,再求陛下调去更近的地方,绝不能像之前那样急功近利。
未时?镇国公府
未时的镇国公府,陆明瑶的贴身宫女正拿着家书,快步走向书房。陆崇渊与老夫人坐在书房里,看到宫女送来的信,老夫人连忙接过拆开,脸上满是笑意:“老爷,明瑶在宫里一切安好,还说陛下和太后都很关照她,昨日陛下还在慈宁宫提起昭儿,说大同备战一切顺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