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46 章:叛王受审?新政初启
正德十二年(1517 年)?秋
京城锦衣卫诏狱的刑讯室内,阴冷潮湿。宁王朱宸濠被铁链锁在刑架上,囚服沾满血污,曾经的嚣张气焰早已被消磨殆尽,只剩下浓重的喘息。陆砚昭与王勇并肩站在他面前,案上摊着厚厚的供词与证据,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凝重的神色。
“朱宸濠,你勾结瓦剌、私造兵器、聚众谋反,桩桩件件皆有证据,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陆砚昭声音冰冷,手中的绣春刀在烛光下泛着冷光。案上的供词上,清晰地记录着宁王如何联络前刘瑾旧部、如何贿赂地方官员、如何策划伏击圣驾的细节,每一页都有他的指印。
朱宸濠抬起布满血痕的脸,嘴角扯出一抹惨淡的笑:“成王败寇,既然被俘,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不必多问!”
“放肆!” 王勇厉声呵斥,“陛下念及宗室之情,未立刻处斩你,已是仁至义尽,你竟敢如此狂妄!老实交代,你与瓦剌也先还有哪些勾结?苏州、杭州的残余叛党藏在何处?”
朱宸濠闭上眼,不再言语,任凭王勇如何质问,始终一言不发。陆砚昭见状,对身旁的锦衣卫道:“带下去,明日交由陛下亲自审讯。密切看管,不许任何人接触他 —— 尤其是宗室官员,防止有人暗中传递消息。”
“属下明白!” 锦衣卫应声上前,拖着朱宸濠离去,铁链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
刑讯室外,秋雨淅淅沥沥,打湿了青石地砖。王勇叹了口气:“这朱宸濠倒是硬气,审了三日,竟一句有用的都没说。”
“他不是硬气,是怕牵连更多人。” 陆砚昭望着雨中的庭院,“宁王经营江西多年,朝中定有不少官员与他有牵连,他若招供,怕是会引发朝堂动荡。明日陛下审讯,他或许会开口。”
王勇点头:“你说得对。另外,苏州、杭州的残余叛党已全部抓获,共三百余人,其中不乏地方知府与知县,如何处置?”
“先关押在锦衣卫诏狱,待陛下审完宁王,再一并处置。” 陆砚昭沉声道,“切记不可泄露消息,以免打草惊蛇。”
次日清晨?太和殿审叛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朱厚照身着龙袍端坐龙椅,案上摆着宁王的供词与证据。朱宸濠被押上殿来,跪在地上,头也不抬。
“朱宸濠,你身为宗室,朕待你不薄,为何要谋反?” 朱厚照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的威严,震得朱宸濠浑身一颤。
朱宸濠磕了个头,声音沙哑:“臣罪该万死,无话可说。”
“无话可说?” 朱厚照拿起案上的密信,扔到他面前,“这是你写给也先的信,承诺若他能助你夺取皇位,便割让大同、宣府两地 —— 你可知这两地是大明的北疆屏障?割让出去,瓦剌便可长驱直入,危及京城!你为了一己私欲,竟不惜出卖大明江山,还有何颜面说自己是宗室?”
朱宸濠看着密信,脸色惨白,身体不住地颤抖。他知道,再也无法抵赖了。
“臣…… 臣罪该万死!” 朱宸濠连连磕头,额头磕得鲜血直流,“臣一时糊涂,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求陛下饶臣一命,臣愿意捐献所有家产,赔偿叛军造成的损失!”
朱厚照冷笑一声:“饶你一命?你谋反期间,杀害百姓数千人,烧毁房屋无数,南京城险些失守,这些血债,岂是你一句‘糊涂’就能抵消的?” 他顿了顿,高声道:“传朕旨意,宁王朱宸濠谋反叛逆,罪无可赦,明日午时处斩于午门之外,首级悬挂南昌城门示众三个月;其家属流放辽东,永世不得回京;参与谋反的官员,一律处死,家产抄没,赔偿受害百姓!”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朱宸濠哭喊着,却被锦衣卫拖了下去。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无人敢求情 —— 宁王谋反证据确凿,朱厚照的处置已是从轻发落。
散朝后?御书房议赏
御书房内,朱厚照召来陆砚昭、王勇、杨廷和、王琼等心腹大臣,商议平叛后的封赏与新政。案上摆着一份草拟的封赏名单,朱厚照拿起名单,递给陆砚昭:“陆爱卿,你看看这份名单,可有不妥之处?”
陆砚昭接过名单,快速浏览后道:“陛下,封赏名单公正合理,只是……” 他顿了顿,“南京巡抚李嵩坚守城池有功,若不是他拖延时间,臣未必能及时赶到,建议加封为南京兵部尚书,以资鼓励。”
杨廷和附和道:“陛下,定远公所言极是。李嵩虽为文官,却有武将之勇,加封为南京兵部尚书,既能彰显陛下的恩宠,又能稳定江南局势。”
朱厚照点头:“准奏!另外,枭龙卫在此次平叛中表现突出,朕决定再扩编一万将士,由你统领;同时,从边军与禁军选拔优秀将士,充实枭龙卫,打造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