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71 章:盛世筹谋?边烽又起
正德十五年(1520 年)?九月
京城的秋意已染黄了御道旁的银杏叶,锦衣卫衙门的议事厅内却气氛灼热。王勇正对着一幅新绘的《厂卫职能分域图》讲解:“按陆国公拟定的章程,西厂已在泉州、广州设立外贸督查分署,马厂督亲自带校尉去了泉州,昨日传来消息,首月便查获三起虚报香料重量的舞弊案;东厂那边,王德全掌印带着人清剿了京城的假冒西洋商品窝点,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陆砚昭指尖划过图上 “锦衣卫诏狱” 的标记,语气沉稳:“很好,三厂卫各司其职的格局总算稳固。只是边防不能松懈,宣府那边传来消息,瓦剌的小部落最近在边境频繁活动,藏锋队边防组已加强侦查,需提防他们趁机滋事。”
话音刚落,锦衣卫千户李嵩匆匆闯入:“陆国公,王指挥使,朝鲜遣使紧急求见陛下,说是建州女真左卫首领脱原保,亲率三千骑兵突袭了朝鲜边境,烧杀劫掠,还扣押了大明的商队,请求朝廷出兵援助!”
“脱原保?” 陆砚昭眉头骤拧,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绣春刀刀柄。他对建州女真的脉络记得分明,脱原保是建州左卫的实际掌权者,其弟觉昌安虽已崭露头角,却仍辅佐兄长理政 —— 而觉昌安的孙子,正是后世搅动辽东风云的努尔哈赤,只是此刻还未出生。这股蛰伏在辽东的势力,虽尚未形成气候,却已显露对外扩张的獠牙。
这三年来,从平定宁王叛乱到肃清海疆海盗,从整顿厂卫到开拓西洋航线,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稳固朱厚照的皇权、充盈大明的国库上,那些关于几百年后王朝更迭的记忆,竟在日复一日的政务中被压到了角落。此刻 “脱原保” 的异动,如同尖锐警钟,将他拉回残酷的历史现实。
“备马,即刻入宫!” 陆砚昭抓起桌上的朝服,与王勇快步走出议事厅。秋日的阳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落,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可他的脚步却异常沉重 —— 盛世之下,不仅有眼前的烽烟,更有沉睡在时光里的巨兽,正悄然睁开眼睛。
巳时?太和殿
朝鲜使者朴承焕身着素色朝服,跪在丹陛之下,额头抵着金砖,声音带着哭腔:“陛下,建州女真左卫首领脱原保,亲率三千骑兵突袭我境朔州城,屠戮百姓三千余口,抢走粮食万石!更可恶的是,他们截获了从辽东运往朝鲜的大明商队,扣押了五十名商人与两百匹绸缎,扬言要大明割让辽东三卫,否则便杀了商人!”
朱厚照猛地拍响龙椅扶手,怒喝:“脱原保好大的胆子!大明的商队也敢动,真当朕的刀不利吗?”
杨廷和出列躬身:“陛下息怒。建州女真左卫近年吞并周边兀狄哈小部,势力渐长,脱原保此人向来桀骜,此次敢公然挑衅,恐是受了兀良哈残部挑唆。朝鲜是大明藩属,商队是大明颜面,此事绝不能姑息,但需先查明真相,再定出兵之策。”
陆砚昭上前,目光掠过殿外的天空,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不能说破几百年后的结局,不能告诉朱厚照眼前这股看似不起眼的女真势力,未来会成为大明的掘墓人。他只能将这份隐秘的忧惧,化作当下的筹谋:
“陛下,臣建议分三步走:其一,派藏锋队边防组即刻潜入建州女真左卫领地,侦查其兵力部署与粮草储备,摸清脱原保与觉昌安的权力分工,以及是否有外援 —— 此部虽看似弱小,却行事狠辣,不可小觑;其二,令宣府总兵官陆砚青调两千边军,进驻辽东边境,威慑女真部;其三,由臣亲自与朝鲜使者商议,先派使者前往女真部谈判,拖延时间,为侦查与调兵争取机会。”
他刻意加重了 “不可小觑” 四字,余光瞥见杨廷和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 往日陆砚昭谈及边地部落,向来沉稳从容,今日却隐隐透着一丝紧迫。只有陆砚昭自己知道,这紧迫并非源于眼前的五千兵力,而是源于那段被历史铭刻的血色记忆。
“就按陆国公说的办!” 朱厚照语气坚决,“谈判使者由你选派,务必护住商队性命;藏锋队的侦查,限十日之内传回消息!”
“臣遵旨!” 陆砚昭领命,目光扫过阶下的朴承焕 —— 使者眼中的焦灼不似作伪,而他心中的焦灼,却比使者更甚。今日若不能遏制脱原保的气焰,他日这股势力羽翼丰满,再想制衡,恐怕就难了。
当日午后?西洋通商馆
陆砚昭刚送走朝鲜使者,马永成便从泉州赶回,一身风尘仆仆。他递上一份外贸督查报告,语气却带着忧色:“国公,泉州的外贸舞弊案已肃清,可满剌加那边传来消息,马哈茂德国王病重,其弟穆罕默德与王子苏莱曼为继承权起了争执,西洋航线的联防怕是要受影响。”
“竟有此事?” 陆砚昭接过报告,指尖划过 “穆罕默德掌控兵权、苏莱曼获商人支持” 的字句,心思却不由自主地飘回辽东。满剌加的内乱固然重要,可建州女真的威胁,才是真正的腹心之患。他竟因一时的安稳,疏忽了这颗埋在辽东的定时炸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