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98 章:货栈藏秘?京城立威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四月十七
卯时?江南苏州府码头货栈
晨雾尚未散尽,码头货栈区已被层层兵力围得水泄不通。直属营 2000 名精锐身着银色鳞甲,列成方阵守住外围要道,手中十连发步枪在晨光中闪着冷光;藏锋队稽查组 50 人腰佩绣春刀,正逐户排查货栈商铺,指尖划过门板上的暗记;内卫组 200 人则分散在码头各处,乔装成商贩与脚夫,警惕地扫视着往来人群。
陆砚昭身着玄色劲装,外罩沾着露水的披风,昨日午后率队从通州快船抵达苏州,休整一夜后便直奔货栈 —— 李达前三日传来飞鸢急报,货栈地窖中发现了宁王余党的秘密窝点。
“陆国公,这处货栈是山西粮商王三贵的产业,王三贵正是四月初十遇害的死者之一。” 李达跪在地上,双手捧出一叠染尘的账本,“地窖里除了账本,还有二十支特制短铳,与射杀王大人的铳型一致!”
陆砚昭蹲下身,指尖划过账本上的墨迹 —— 记录着 “嘉靖元年春,送焦炭三千斤至江南芦苇荡,交接人‘宸’” 等字样,落款日期恰在王勇查案前五日。他拿起一支短铳,铳身刻着极小的 “佛郎机造” 字样,眼中寒光凛冽:“王三贵不是受害者,是余党的内应!他的死,是余党杀人灭口。焦炭既供军工,也济民生,这群逆贼竟敢挪用谋逆,罪加一等!” 他转头对身旁的直属营副将萧策道:“萧策,带 500 人封锁码头出入口,禁止任何船只离港;稽查组随李达审讯货栈掌柜,问出‘宸’是谁,芦苇荡的焦炭运去了哪里;内卫组排查周边民居,务必找出余党落脚点!”
辰时?紫禁城东宫门外
春日暖阳刚爬上宫墙,沈知薇已身着绯色蟒纹官服,站在东宫门口核对宿卫排班表。官帽上的孔雀翎在晨光中闪着光泽,腰间的锦衣卫大印沉甸甸的 —— 这是她正式接任指挥使的第六日,按王勇生前定下的规矩,每日卯时需亲自查验东宫安防。
“沈统领,这是今日的宿卫名单与武器清点记录。” 沈锋递上账簿,目光中带着几分担忧,“昨夜京城西直门查获三名携带‘宸’字令牌的可疑人员,虽已抓获,却怕有漏网之鱼。另外,军工总院传来消息,赵主事正赶制春耕用的铁犁,工部派来的监工已到工坊,说是要核对民生器械的产量。”
沈知薇翻开账簿,笔尖在 “步枪五十支、连弩三十具” 旁画了个对勾:“军工总院由枭龙卫与工部共管,赵小匠主理,军事装备与民生用品需分炉生产,这点绝不能乱。让留在京中的直属营加派人手守好工坊外围,藏锋队内卫组与稽查组介入排查内鬼,锦衣卫协同处置,务必兼顾安防与生产。” 她抬头望向飞鸢驿站,绿色的平安信号正迎风飘扬,“按双鸢传信制度,每半个时辰与江南互通消息,陆国公刚传来急报,货栈找到账本与短铳了。”
正说着,小太监跑来禀报:“沈指挥使,三皇子醒了,说要找陆先生,还问王大人什么时候回来。” 沈知薇眼中闪过黯然,随即笑道:“我去看看殿下,你继续盯着宿卫换岗,记住,王大人说过,东宫安防差一分都不行。”
巳时?江南苏州府锦衣卫千户所
审讯室的木柱上,货栈掌柜被打得皮开肉绽,嘴角淌着血,却仍梗着脖子咬牙不说。陆砚昭坐在一旁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把玩着王勇生前常用的银簪 —— 这是李达从驿站遗物中找到的,簪头刻着的 “忠” 字在昏暗光线下泛着冷光。屋外,藏锋队稽查组的校尉正守在门口,手中短铳的枪口对着地面。
他没有急着发问,只是静静看着掌柜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压迫感:“你可知我是谁?”
掌柜的浑身一颤,偷眼瞥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声音含糊:“知…… 知晓,您是…… 是陆国公。” 江南一带谁不知道,这位陆国公曾远航欧洲缔结盟约,更主持建了军工总院,既造火炮又产农具,此次带数千精兵南下,显然是势在必得。
陆砚昭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将银簪轻轻放在桌案上,发出 “嗒” 的一声轻响:“既知我是谁,那你可知我查案的手段?”
掌柜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额头渗出冷汗,声音愈发颤抖:“听…… 听闻早些年,国公爷破获了不少大案…… 凡是落在您手里的,没有查不出的真相。” 他想起坊间传闻,陆国公当年为保障春耕,仅用三日就揪出了克扣铁犁原料的贪官,手段之缜密令人胆寒。
“早些年?” 陆砚昭冷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陡然变得凌厉,“你口中的‘早些年’,不过是当今陛下在位期间。早在先帝孝宗爷时期,我就已进入影阁,随后,在先帝的旨意下,接管影阁。破获的第一个案子便是京城青楼案,那时我才 18 岁,而那时的你恐怕还在货栈里打杂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