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67 章:早朝奏请获圣准?通电计划启新程
嘉靖二年(1526 年)?正月二十五
辰时?紫禁城太和殿内暖意融融,十二根朱红立柱上缠绕的金龙浮雕,在烛火映照下愈发威严;殿外晨雾尚未散尽,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与殿内整齐的朝靴声交织,透着早朝的庄重。文武百官身着绯色、青色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手中笏板轻握,目光齐刷刷投向龙椅 —— 朱载林端坐在铺着明黄绒毯的龙椅上,身着绣十二章纹的龙袍,虽年少,却透着君主的沉稳。
“陛下临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宦官尖细的唱喏声落,徐阶即刻出列,青缎朝服下摆轻扫地面,躬身行礼:“陛下,臣徐阶,会同陆国公、李大人、周大人,有‘京城通电改造计划’奏请,关乎民生福祉与都城革新,恳请陛下垂听。”
朱载林微微颔首:“准奏,呈上来。” 陆砚昭随即手持物件上前,将一卷裹着青布的电线、一个嵌着玻璃罩的灯泡模型,以及一张绘满路线的京城改造图纸,逐一呈放在御案上。殿内百官目光皆被这新奇物件吸引,不少人悄悄探头,低声议论:“那玻璃罩里的东西是什么?竟能发光?”“电线裹着深色外皮,倒与寻常铜线不同。”
“陛下,此乃军工总院新造的电线与电灯,” 陆砚昭指着御案上的物件,声音清晰穿透殿内议论声,“这电灯无需烛火、不耗灯油,只需连接电线通电,便能发出暖光,亮度是油灯的十倍,且无明火之忧,夜间读书、劳作皆可使用;电线外层裹着浸蜡麻布与南洋橡胶,防水耐磨损,可埋于地下或架于空中,不易损坏。臣提议,用一年时间对京城进行改造:先从皇宫铺设电线,再延伸至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最后覆盖街巷民居,让京城夜晚彻底告别烛火,惠及万民。”
朱载林好奇地拿起灯泡模型,指尖轻触冰凉的玻璃罩,透过玻璃看向内部缠绕的细钨丝,问道:“陆老师,这‘电’无形无影,如何能让灯泡发光?发电又需何物?改造若动用民力、耗费银两过多,恐扰百姓。”
“陛下问得极是,” 陆砚昭从容应答,展开改造图纸,指着标注的 “永定河发电站” 位置,“‘电’虽无形,却可借水力生成 —— 臣计划在京郊永定河修建水利发电站,筑坝拦截河水,驱动水轮机转动,再连接发电机,便可产生电力。此发电站三个月内可完工,后续再在潮白河增建一座,足够供应全城用电。至于开销,改造所需约 20 万两白银,国库现有数亿两白银、一亿多两黄金储备,无需额外征派赋税;且招募百姓参与施工,一人一日付五十文工钱,既能加快进度,又能帮贫苦百姓增收,绝非劳民伤财之举。”
他又指着图纸上的地下管网标注:“地下管网用上等水泥浇筑成凹型管廊,宽三尺、深两尺,内壁铺砖石防潮,电线入廊后加盖水泥板密封,埋于地下三尺处,不影响车马行人;支线用水泥电线杆架设,杆高两丈,立于街巷两侧,避开商铺门窗,也不破坏都城风貌。”
殿内百官听闻 “不征赋税”“日付五十文”,议论声愈发热烈,户部尚书忍不住出列:“陛下,20 万两白银仅为国库九牛一毛,且能惠及民生,臣以为可行!” 兵部尚书也附和:“若京城通电,夜间巡防无需依赖灯笼,边防讯息传递也可借电力提速,实乃利国之举!” 徐阶适时补充:“臣已与工部、户部商议,材料供应、款项调拨皆已筹备妥当,只需陛下准奏,便可即刻启动。”
朱载林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路线,又望向殿外渐散的晨雾,眼中露出笑意:“陆老师与诸位卿家心系民生、思虑周全,这电灯照亮的不仅是京城街巷,更是百姓的好日子!朕准奏!着令内阁牵头,工部、户部、锦衣卫协同,务必按计划推进,明年今日,朕要亲眼见京城万家灯火!”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砚昭与百官齐声叩拜,朝靴叩击地面的声响整齐有力,太和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着众人脸上的喜色 —— 京城通电改造计划,就此正式启航。
巳时?京城军工总院,阳光透过工坊高窗洒入,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主工坊内,二十余名核心工匠围站成圈,赵小匠捧着灯泡模型,刘工匠握着发电机图纸,皆神色专注 —— 陆砚昭刚从皇宫赶回,便带着早朝获批的喜讯,宣布成立 “电力专项组”。
“陛下已准奏改造计划,接下来三个月,便是咱们的关键期!” 陆砚昭站在工坊中央,目光扫过众人,“电力专项组分两队:发电机组队由刘工匠牵头,负责永定河水利发电机的研发制造;灯泡改良队由赵小匠负责,重点突破玻璃罩与灯芯的技术瓶颈,两队每三日汇报一次进展,不得延误。”
刘工匠即刻上前一步,展开发电机图纸:“国公放心!大型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已敲定 —— 转子用纯度 95% 以上的精铁锻造,外圈缠绕多股铜线,定子内嵌硅钢片,可减少磁损耗;水轮机叶片采用高锰钢,耐水流冲击,预计十日可完成首件转子锻造,三十日内组装出完整机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