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73 章:西道铺管忙复工?朝堂议补惠民生
嘉靖二年(1526 年)?三月初十
辰时?春日的阳光已褪去晨凉,变得暖意融融,西主干道上的复工热潮比往日更盛 —— 六十余名民夫分成六组,围着刚运到的青灰色水泥管忙碌,管身上还沾着军工总院烧制后的余温,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水泥气息。街道两旁的柳树新枝已长至半尺,风一吹,柳枝轻晃,拂过民夫们汗湿的粗布工装,却丝毫没减他们的干劲,反倒添了几分春日的鲜活。
“都把木杠垫稳了!这根水泥管比东主干道的粗半寸,重两百八十斤,别摔着!” 锦衣卫副千户周正站在沟槽旁,手里拿着东主干道的施工图纸,图纸边缘已被翻得有些毛糙 —— 自三月初三东主干道亮灯后,他便带着图纸反复研究,就是要把成熟经验稳稳用在西主干道上。民夫刘大柱与三名同伴一起,用木杠穿过水泥管两端的铁环,喊着号子起身:“嘿哟!起喽!慢步走!” 木杠被压得微微弯曲,四人脚步却稳如磐石,一步步将水泥管抬到沟槽旁,动作比复工首日熟练了不少。
“对准前面的管口!左边再挪半寸!” 周正高声指挥,刘大柱立刻调整脚步,水泥管缓缓落入沟槽,管口严丝合缝,连薄纸都插不进去。旁边的民夫立刻用碎石在水泥管两侧垫实,周正蹲下身,用水平仪测量:“好!水平刚好!比复工第一天快了两盏茶的功夫!” 民夫们听了,干劲更足 —— 东主干道亮灯的消息已传遍京城大街小巷,连住在西主干道尽头的老掌柜都天天来问进度,他们都盼着自家门口也能早日亮起暖黄的灯光。
辰时过半,已铺好三十丈水泥管,周正看着整齐排列的管子,心里盘算着:按这个进度,再有七天,西主干道的水泥管就能全部铺完,比原计划还能提前三天。他抬头望向远处,街角围了十余名百姓,正踮着脚观望,眼神里满是期待,周正忍不住喊道:“乡亲们放心!咱们加把劲,保证三月底前让西主干道亮起来!” 百姓们立刻欢呼起来,掌声与民夫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西主干道最鲜活的晨曲。
巳时?京郊永定河发电站工地,阳光烈得晃眼,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水坝旁的临时工坊已搭起多日,十余名工匠围着钢材忙碌得热火朝天 —— 自三月初三上巳节停工后,他们已连续赶工五天,今日要加快预制水闸部件,这是发电站控水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工部郎中王大人站在工坊旁,手里拿着水闸设计图,图纸上已标注了不少修改痕迹,都是前几日施工时优化的细节。
“这水闸闸门要用厚五分的钢板,边缘要打磨光滑,不然关闸时会漏水!” 王大人指着图纸上的闸门标注,对工匠头老李说。老李点点头,手里拿着钢锉,正仔细打磨钢板边缘,钢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他的袖口已被钢屑划破了一道小口,却毫不在意:“王大人放心!我们用的是军工总院新炼的精钢,硬度够,韧性也好,前几日试做的样品,您也看过,保证严丝合缝。” 旁边的工匠们则忙着钻孔、焊接,“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在工地回荡,比往日更急促,与永定河的流水声相映成趣。
一名年轻工匠拿着卡尺,测量刚焊好的水闸拉杆:“李师傅,拉杆长度正好三尺五,直径两寸,误差不到半毫!” 老李走过去,用手握住拉杆用力晃了晃,拉杆纹丝不动:“好!焊接得结实!这拉杆要承受水闸的重量,必须焊牢,不然水闸关不上,发电站就没法正常供水发电。” 王大人凑过来,看着拉杆上整齐的焊点,满意地点头:“老李,你们这几天赶工辛苦了!务必在三月底前完成所有预制,四月初就能安装,不耽误水坝后续施工。” 老李立刻应诺,手里的钢锉又加快了速度 —— 他知道,这水闸部件关系到整个发电站的安危,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安心。
午时?京城军工总院变压器工坊,炉火 “噼啪” 作响,比往日更旺,六台轧机同时运转,将硅钢片轧成薄薄的片状,工匠们穿梭在机器之间,脚步比往日更急促 —— 经过几日调试,生产线已完全顺畅,今日要冲击更高产量。赵小匠手里拿着图纸,时不时停下来查看硅钢片的厚度,指尖划过硅钢片表面,感受着光滑度:“这硅钢片必须薄如蝉翼,偏差不能超半毫,不然铁芯磁导率会受影响,前几日就有一片因厚度不够,废了一组线圈。” 工匠们立刻调整轧机参数,硅钢片的厚度渐渐达到标准,边缘光滑无刺。
工坊的另一头,八名工匠围着线圈绕制机忙碌,漆包铜线在机器的带动下,均匀地绕在铁芯上,初级 220 匝、次级 110 匝,匝数分毫不差。“之前手工绕线,一天只能绕两台,现在有了绕制机,调试好后一天能绕六台,效率提高了两倍!” 负责绕线的刘工匠笑着对赵小匠说,手里的铜线还在源源不断地绕向铁芯,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却没工夫擦。赵小匠点点头,心里盘算着:之前日产量只有五台,现在生产线顺畅了,日产量能稳定在十二台,不仅够供应西主干道,还能提前给皇宫周边街巷备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