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92 章:姑苏议防布舰阵?海疆备战护商船
嘉靖二年(1526 年)?六月十五
苏州府衙大堂内气氛严肃,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桌上,铺展开的沿海舆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港口、岛屿与倭寇可能出没的航线。陆砚昭身着镇国公朝服,端坐于主位,左手边是锦衣卫指挥使沈知薇,右手边是苏州府尹周大人,陆绎、赵小匠及枭龙卫海疆组营尉李斌(连夜从沿海赶来)分坐两侧,一场关乎江浙海疆安危的海防会议正式开启。
“李营尉,先说说目前倭寇的动向。” 陆砚昭手指轻点舆图上的三个小岛,声音沉稳有力。李斌立刻起身,躬身回话:“回陆国公,据暗探回报,近期有三股倭寇盘踞在舟山群岛附近,共约五百余人,配备三十余艘小型快船 —— 这类船只为人力加风帆驱动,最快时速不过每时辰三里,多在夜间突袭那些无防护的人力风帆商船,已先后劫掠两艘丝绸商船与一艘粮食船,皆是民间仍在使用的老式人力风帆船,船上船员多被杀害,货物被洗劫一空。”
周大人闻言,脸色愈发凝重:“苏州港是江南重要商港,每日进出商船不下百艘,其中仍有近三成是老式人力风帆船,若是倭寇继续猖獗,不仅商户损失惨重,江南的粮食与丝绸运输也会受阻。” 沈知薇从袖中取出锦衣卫暗探绘制的倭寇快船与被劫商船图样,铺在舆图旁:“这是倭寇快船与被劫商船的对比图,倭寇船身轻便,靠桨手与风帆提速,但防御薄弱,仅能抵御刀剑,主要靠登船近战劫掠;而咱们的优势是蒸汽铁甲战舰,速度比倭寇快船快 20 倍以上,最快可达每时辰六十里,且装甲厚度达五寸,能抵御千斤火炮打击,倭寇的火铳与箭矢连战舰外皮都无法击穿,只要部署得当,定能碾压倭寇。”
陆砚昭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今日召大家来,就是要制定详细的海防计划。咱们大明如今有重型铁甲战舰五十艘、大型铁甲战舰一百二十艘、中型铁甲战舰四百艘,还有一千艘铁架运兵船,这些蒸汽动力战舰烧煤驱动,速度比倭寇人力风帆快船快 20 倍以上,且能持续续航不依赖风力,装甲更是能抵御火炮打击,倭寇的武器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损伤,这是咱们的底气。更重要的是,所有战舰均配备旋转炮塔与防御机枪:重型战舰装有四座旋转炮塔,火炮口径达 950 毫米,一发炮弹即可击沉倭寇快船;大型战舰装有三座旋转炮塔,火炮口径 650 毫米,射程可达十里;中型战舰装有两座旋转炮塔,火炮口径 450 毫米,射速每分钟三发;此外,每艘战舰还装有十挺 25 毫米弹链供弹防御机枪,射程两里,每分钟射速两百发,可彻底封锁倭寇登船路径。另外,民间的主流商船已具备防护能力,近千艘大型商船是铁龙骨外层包铁皮,五千余艘中型商船与上万艘‘次中型商船’(介于中小型之间,载重三百石,船身窄长,兼顾速度与载货量)均为风帆加蒸汽双动力,速度虽不及纯蒸汽战舰,却也比倭寇快船快十倍,只要做好引导与防护,完全能配合战舰御敌。”
苏州府衙大堂,阳光渐渐升温,李斌手持木杆,指着舆图上的苏州港周边海域,详细汇报海疆组的初步部署构想:“陆国公,属下建议将战舰分为三层防御:第一层,派二十艘中型铁甲战舰驻守舟山群岛附近的三个关键小岛,这三岛呈‘品’字形,能卡住倭寇进出江浙海域的咽喉 ——中型蒸汽战舰速度比倭寇快船快 20 倍以上,每艘配备两座 450 毫米旋转炮塔与十挺 25 毫米防御机枪,火炮射程八里,可覆盖周围十里海域,即便倭寇想绕路,也能凭借速度优势瞬间追截,防御机枪还能粉碎倭寇登船企图;第二层,用五十艘大型铁甲战舰在苏州港外二十里海域巡逻,分为五队,每队十艘,每队负责一片海域,大型蒸汽战舰装有 650 毫米旋转炮塔,射程十里,速度比倭寇快 20 倍以上,一旦发现倭寇,能凭借速度快速包抄,旋转炮塔可 360 度无死角攻击,同时发信号弹联络友军,形成合围;第三层,留十艘重型铁甲战舰驻守苏州港码头,重型战舰装有 950 毫米巨型旋转炮塔,一发炮弹即可轰平倭寇据点,速度虽略逊于中小型蒸汽舰,但仍比倭寇快船快 20 倍,可作为后备力量,随时支援前线。”
“铁架运兵船怎么安排?” 陆绎突然发问,目光落在舆图上的渔村位置,“沿海有十几个渔村,若是倭寇登陆劫掠,百姓也会遭殃,运兵船为蒸汽动力,速度比倭寇快船快 18 倍,或许能用于海岸巡逻与兵力投送。” 李斌立刻回应:“陆公子考虑周全!属下计划调两百艘铁架运兵船,每艘搭载五十名枭龙卫士兵,沿江浙海岸线巡逻,每五十里设一个停靠点 —— 运兵船蒸汽动力不受风向影响,速度比倭寇快 18 倍,一旦发现倭寇登陆,能快速突破风力限制,输送士兵阻止倭寇劫掠,且每艘运兵船也装有四挺 25 毫米防御机枪,可压制倭寇近战,比传统漕船效率高太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