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95 章:朝堂论策议攻防,量产之策定乾坤
嘉靖二年(1526 年)?六月二十一
晨光透过大明皇宫太和殿,殿宇的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映得殿内的盘龙柱愈发威严。9 岁的皇帝朱载林身着缩小版明黄龙袍,小小的身子陷在宽大的龙椅里,双手轻轻攥着冰凉的扶手 —— 他眼角不经意间扫过阶下,似乎在寻找熟悉的身影,却想起帝师陆砚昭此刻正在苏州督办防倭与造车事宜,眼神里掠过一丝小小的失落,随即又努力绷着小脸,维持着帝王的庄重。身旁立着内阁首辅徐阶,这位白发老者将小皇帝的神情看在眼里,微微躬身示意殿内侍官安静。随着司礼监太监尖细却响亮的 “上朝 ——” 唱喏声,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整齐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载林的声音带着稚气,却多了几分对 “帝师” 的牵挂:“众卿平身。” 徐阶随即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今日早朝,有两件要事需与众卿商议:其一,沿海哨探传有线电报来报,倭寇船只在宁波外海徘徊不去,形迹可疑,陆国公已率枭龙卫着手布防;其二,军工总院拟扩建厂区,量产新式车辆,此事乃陆国公亲自主导,关乎海防军备,还请陛下允臣等展开议论,共定对策。”
提及陆砚昭,小皇帝的眼神亮了亮,轻轻点头:“徐爷爷,你们好好议,要帮先生把事情做好。” 得到许可后,徐阶转向群臣:“诸位有何见解,可依次奏报,无需顾忌。”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张鹤鸣便出列躬身,手中捧着一份电报译稿:“首辅大人,臣近日收到陆国公发来的电报,陆国公已令夜枭营、猎鹰营分守山东、浙江沿海,猛虎营正驰援苏州,其防倭之心、治军之责,皆令人敬佩。然臣忧心,苏州、京城两地同时建厂造车,需调用数千名熟练工匠,还需筹备海量物料,如今北方边境虽无战事,却也需常规增补军备,若资源如此分散,恐两处皆难兼顾 —— 还请首辅与陛下斟酌,是否应优先统筹工匠与物料,待车辆生产流程理顺,再逐步扩量,避免仓促行事。”
此言一出,户部尚书李士翱立刻出列,手中捧着一本厚重的账册,脸上不见半分忧虑,反而带着从容的笑意:“张尚书多虑了!臣今日正是要向陛下与诸位大人,禀报国库与资源储备的实情 —— 如今我大明国库,白银储备已达十亿两,黄金近两亿两,绝非往日可比!自正德皇帝时期开启海贸,至今已有十二年,江南、广东的港口商船往来不绝,仅丝绸、瓷器、茶叶的出口税,每年便有稳定的近四千万两进账;加之国内鼓励垦荒、合理开发矿产,铁、铜、木材等物资储备丰厚,别说两地建厂,即便再增三处,也能从容支撑!”
他顿了顿,翻到账册中专门标注的一页,声音愈发清晰:“更重要的是,萧策大人在东瀛主持开采的银矿,每年向大明运输的白银便有 5000 万两,这笔收入已持续三年,不仅填补了偶尔的开支波动,更让国库储备节节攀升。陆国公规划的厂区扩建与车辆量产,即便拨付一百万两白银,也不过是国库中的九牛一毛;后续若要扩大量产,再增两百万两,也无需担忧影响边防与海防用度 —— 陆国公为大明操劳,我等岂能在银钱物资上掣肘?”
李士翱合上账册,继续说道:“臣所虑者,从非银钱与物资不足,而是工匠调度是否高效 —— 毕竟熟练工匠需从各地工坊抽调,需提前协调,避免延误工期。但这绝非‘资源分散’之困,而是流程统筹之事,工部与地方官府稍加配合,便可妥善解决,断不会影响边境军备增补。”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片刻后便响起低低的惊叹与认同 —— 此前虽知晓国库充盈,却不知竟富足至此,更遑论李士翱提及 “陆国公操劳”,让众臣更无理由在资源上犹豫,张鹤鸣脸上的忧虑也消散大半,默默退回列中。徐阶眉头彻底舒展,目光缓缓转向武将列中的陆炳 —— 他是陆砚昭的堂弟(陆砚昭叔叔家的长子)、锦衣卫指挥佥事,其弟陆绎在军工总院协助赵小匠,更是陆国公亲自安排的技术助手,是朝堂上少数知晓车辆细节的人。
“陆佥事,” 徐阶开口问道,语气平和却带着对陆国公计划的重视,“如今资源充足已无需担忧,你且说说,陆国公这新式车辆,若顺利量产,对防倭治军,究竟能带来多少实际助益?两月内试生产的计划,是否真能落地?”
陆炳上前一步,动作标准地躬身答道:“回首辅大人,上月末,臣确曾收到堂兄 —— 陆国公的电报,他对车辆量产的规划极为细致,绝非空谈。这车辆分为两类:一类是 7 座、10 座的乘用车,适合小队快速机动,沿海侦查、前线指挥调度皆可用,比骑马更稳当,还能多带侦查设备与干粮;另一类是大型卡车,驾驶室坐 5 人,车厢可载 30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是 5 吨重的军备 —— 尤其要提的是,我大明如今装备的已是后装滑膛炮,虽比前装炮轻便、射速更快,却仍有数千斤重,以往靠骡马拉运,不仅慢,还容易损坏炮身,而这卡车承重稳定、行驶平稳,正好能适配后装滑膛炮的运输需求,将其快速运往沿海炮位,比以往效率提升三倍不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