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青川镇的天空变得高远湛蓝,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甜香和老林菜馆日益醇厚的食物香气。我们的“食珍”研究与创新实践,渐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丰富了菜品,更悄然改变着小镇的餐饮生态。
王栋在他的“新中式创意甜品店”正式开业前,彻底推翻了之前那些猎奇的方案。他虚心向我们请教,扎根于本地优质食材,结合他学到的设计美学,开发出了一系列真正兼具创意与美味的产品。
比如,他用镇外桂花坳产的优质蜂蜜和糯米,结合古法发酵,做出了口感绵密、酒香清甜的“桂花米酒慕斯”;用本地山核桃和黑芝麻,做成层次分明的“太极双色磅蛋糕”;甚至受“玉簪投河”的启发,创作了一款“山水豆乳布丁”,用豆乳和抹茶粉呈现出山水画般的意境,口感清雅。
他的店取名“樨舍”,装修雅致,产品既有新意又不失温度,开业后很快成为了镇上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店,与老林菜馆的沉稳传统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青川镇美食地图上亮丽的一笔。
王老爷子看到孙子的转变和成功,老怀大慰,来我们店里的次数更多了,有时还会拿着他家传的一些、可能与《王氏膳单》有关的零星记录,来跟我们一起探讨,弥补了《林氏食珍》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两位老爷子虽然见面还是习惯性斗嘴,但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颇有点“相爱相杀”的默契。
我们的老林菜馆,也因为持续输出的高品质和创新菜品,名声越发响亮。不仅本地食客认可,甚至吸引了周边城市的美食爱好者专程前来打卡。“忆奶奶卤味”、“古法陈皮熏鸭”、“玉簪投河”、“桂花脆米红豆慕斯”等都成了口碑载道的招牌。
陈默将这些变化默默记录在他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老林菜馆及其辐射带动效应,显着提升了青川镇在区域美食圈内的吸引力和话题度,形成了以小见大、传统与创新良性互动的“青川模式”。
周末的傍晚,老林菜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苏琪在厨房里挥汗如雨,指挥若定;苏小豆一丝不苟地掌控着香料比例;小辉穿梭在餐桌间,笑容憨厚而熟练;陈默坐在柜台后,一边核算数据,一边偶尔抬头,目光温柔地追随着忙碌的我们。
我端着刚出锅的菜品走出厨房,看着这满堂的欢声笑语,闻着空气中交融的食物香气,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填满。
这里有热爱的事业,有相伴的爱人,有吵吵闹闹却又温暖无比的家人和朋友,还有那份从百年前延续至今、并在我们手中焕发新生的传承之味。
夕阳给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炊烟袅袅,岁月静好。
苏琪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用肩膀撞了撞我:“看啥呢?薇姐。”
“看咱们打下的‘江山’啊!”我笑着搂住她的肩膀。
她也笑了,望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和远处王栋那家亮起温暖灯光的“樨舍”,由衷地说:“真好。感觉咱们这小镇,越来越有味道了。”
“是啊,”我点点头,目光掠过这充满生机的一切,最终落回身后这间烟火气十足的老林菜馆,“因为有根,所以生长;因为传承,所以常新。”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小镇炊烟米其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