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老林菜馆”省城分店一如既往地忙碌起来。锅铲碰撞声、客人谈笑声、后厨的吆喝声交织成熟悉的背景音。我穿梭在灶台与前厅之间,刻意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忙碌里,但眼角余光总忍不住瞥向门口。
苏琪显然看出了我的心不在焉,在递给我一盘需要回锅的辣子鸡时,压低声音,带着促狭的笑意:“薇姐,别紧张嘛,就是一顿饭。再说了,有我和小赵盯着呢,保证让那位‘洋师兄’宾至如归——”她故意拖长了尾音,“——或者,如鲠在喉?”
我白了她一眼,接过盘子:“做好你的事。招牌回锅肉的火候盯紧点,别给我掉链子。”
“放心!”苏琪拍了拍胸脯,转身又投入战斗,那劲头倒像是要去打一场硬仗。
快七点时,Marco准时出现了。他换了一身更为休闲的深蓝色针织衫和卡其裤,少了昨日的正式,多了几分随性,但那份精心打理过的优雅依旧醒目。他独自一人,被小赵引到预留的靠窗位置。
“晚上好,Vivian。”他微笑着打招呼,目光在热闹的餐馆里扫过,带着新鲜感,“生意真好,很有活力。”
“晚上好。”我点点头,将菜单递给他,“看看想吃点什么?”
他没有看菜单,而是直接看向我,眼神带着期待和一点点的挑战:“既然是品尝‘老林菜馆’的灵魂,那就由主厨你来决定吧。我相信你的推荐。”
我早就料到他会这样。也好,省去了推来让去的麻烦。
“那就尝尝我们的几道招牌吧。”我收回菜单,语气平和,“回锅肉,麻婆豆腐,清炒时蔬,再加一个……酸菜鱼。”
“听起来很棒。”Marco欣然同意,“我很期待。”
下单,备菜,烹制。流程和平时并无不同,但我知道,后厨的空气里似乎多了一根无形的弦,微微绷紧。苏琪在炒回锅肉时,格外认真地盯着肉片的卷曲程度;负责豆腐的帮厨也比往常更小心地控制着芡汁的浓稠。
当几道菜陆续上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时,Marco没有立刻动筷,而是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仔细地拍了几张照片,动作专业而认真。
“记录一下,”他对我解释,笑容坦荡,“这值得纪念。”
然后,他才拿起筷子。他用筷子的姿势不算生疏,但显然不如我们这般自如。他先夹起一片回锅肉,灯光下,肉片肥瘦相间,呈着诱人的灯盏窝状,边缘微微焦卷。他小心地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我站在不远处,假装在核对一桌客人的订单,实则注意力全在他那边。
他咀嚼的动作很慢,眼神微微眯起,像是在解析某种复杂的密码。然后,他点了点头,又夹起一筷子麻婆豆腐。豆腐嫩滑,裹着红亮的酱汁和星星点点的花椒粉。他吃得很小心,被那麻辣烫的口感冲击得微微吸了口气,但随即,脸上露出了更为明亮的神色。
他没有点评,只是一道接一道地品尝,表情专注。清炒时蔬的脆嫩,酸菜鱼的酸辣鲜香……他吃得不算快,但每道菜都认真地尝了过去。
等到他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时,我才走过去。
“味道如何?”我问,语气尽量平常。
他抬起头,看着我,那双深棕色的眼睛里没有了之前的玩笑或试探,只剩下纯粹的、近乎肃然的欣赏。
“Vivian,”他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我收回我之前的话。”
我挑眉,示意他继续。
“我之前的邀请,或许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好奇。我以为这是一次‘碰撞’或‘融合’。”他指了指桌上的空盘,“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碰撞,这是……自成体系。这里的每一道菜,味道都如此扎实,如此有‘根’。它们不需要去迎合任何外来的体系,它们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他的评价出乎意料地高,也出乎意料地精准。
“回锅肉的镬气,麻婆豆腐的麻辣层次,酸菜鱼的平衡……这不仅仅是技术,这是……是生活本身熬煮出的味道。”他顿了顿,看着我,眼神复杂,“我现在更理解你的选择了。这里有的,是很多米其林餐厅永远无法复制的东西——那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
这番评价,让我心里微微一动。能被Marco这样级别的人如此理解,说不欣慰是假的。
“谢谢。”我真诚地说。
“不,该说谢谢的是我。”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多了些别的东西,像是释然,也像是真正的尊重,“这顿饭,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Vivian,也看到了中餐另一种可能性的……深度。”
他招手叫来小赵结账,坚持按原价支付,没有接受任何“朋友折扣”。
“我会在省城待几天,”临走前,他对我说,“希望能有机会再来品尝其他的菜。当然,是以一个纯粹食客的身份。”
“随时欢迎。”我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