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星云”的航行并非一帆风顺。那片由垂死恒星抛射物质形成的广阔云气,在远处看仿佛一张咧开的、由粉色和蓝色光晕构成的诡异笑脸,但真正深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其内部的险恶。
这里并非真空,弥漫的星际尘埃和带电粒子流严重干扰了传感器和常规通讯。错综复杂的引力场如同隐藏的漩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飞船偏离航线,甚至被无形的力量撕扯。更麻烦的是,云气中偶尔会爆发高强度的能量辐射风暴,如同星云在无声地咆哮,足以瞬间烧毁未加防护的电子设备。
“开拓者号”不得不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维持强力护盾和精密的导航系统,航行速度大幅降低。舰船在五彩斑斓却又危机四伏的云气中小心翼翼地穿行,如同在巨兽的血管中摸索前进的微尘。
月夜绫将研究重点暂时从核心污染转移,全力分析星云内部的环境数据,试图定位老K提到的那个废弃观测站。这并非易事,观测站显然被设计为高度隐蔽,其信号特征可能完全融入了星云混乱的背景辐射中。
林清许的状态变得更加微妙。随着飞船深入星云,她感觉体内那个沉寂的“黑洞”似乎变得……“活跃”了一些。并非再次试图发送信息或大量汲取能量,而是像休眠的火山,内部进行着某种难以察觉的、低强度的“运算”或“感应”。同时,她捕捉到的那令人不安的“背景噪音”也变得更加清晰,不再仅仅是混乱的嘶吼,偶尔会夹杂着一些极其短暂、无法理解的规律性脉冲,仿佛某种加密的通讯片段。
她将这些变化告知了月夜绫和江淮,忧心忡忡。
“它在感应外界,或者……在与什么东西共鸣?”月夜绫立刻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对林清许周围信息环境的监控,并尝试捕捉并破译那些规律脉冲,但一无所获,信号的加密方式远超现有技术。
“保持警惕,但暂时不要惊动它。”江淮指示道,他感觉这个“巢穴”仿佛一个被带到特定地点的信标,其真正目的可能即将揭晓。
叶雪和周铭则专注于应对航行中的突发危险。叶雪甚至几次穿着简易太空服,在能量风暴间歇期,亲自出舱用她那蕴含生命能量的“气”进行紧急的外部设备维修和校准,她的勇敢和高效赢得了船上技术人员们的深深敬佩。周铭则利用其能力,提前感知到几次细微的空间结构异常和能量湍流,帮助飞船成功规避。
经过数日艰难的搜寻,转机终于出现。
并非通过常规扫描,而是林清许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一次深度冥想中,她刻意忽略了那些噪音和体内的异动,将“回响”之力专注于“倾听”这片星云本身的“记忆”。她“听”到了恒星死亡时的悲鸣,物质抛射的狂潮,以及……一个在漫长岁月中始终保持着恒定、微弱、带着理性秩序的“心跳”声。
她将这个“心跳”的方位感共享了出来。
月夜绫顺着这个方向,调整了探测器的敏感度,过滤掉绝大部分背景噪音,终于捕捉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非自然的能量签名——它巧妙地伪装成了一团密度稍高的星际尘埃,内部却有着规整的结构反应。
“找到了!坐标锁定!”
“开拓者号”调整航向,缓缓靠近目标。随着距离拉近,那团“尘埃”的真面目逐渐清晰——一个庞大、古老、表面布满撞击坑和岁月侵蚀痕迹的银灰色空间站,静静地悬浮在星云深处,如同一个被遗忘的、沉默的巨兽头骨。它的外形并非流线型,而是由多个几何模块拼接而成,透着一种冷峻、实用的风格,正是“沉默观测者”那种标志性的、不带任何多余情感的设计美学。
空间站似乎完全失去了动力,外部没有任何灯光,对接舱门紧闭,表面也看不到任何活动的迹象。
“扫描结果:空间站结构基本完整,内部有微弱的备用电源信号,生命迹象……无。”月夜绫报告,“没有检测到明显的防御系统或武器平台。但这反而更让人不安。”
“准备对接。叶雪,周铭,组织第一探索小队,由我带领。”江淮下令,“月夜绫,你在船上指挥,随时准备接应。清许……你留在船上,密切关注你体内的变化。”
探索小队穿着全封闭式防护服,携带重型武器和各类探测设备,通过对接桥,踏入了这座死寂的观测站。
内部一片漆黑,只有头盔上的射灯划破浓重的黑暗。空气凝滞冰冷,充满了金属锈蚀和尘埃的味道。通道宽敞却空旷,墙壁上镶嵌着早已熄灭的显示板和接口,一些地方散落着凝固的、成分不明的污渍。
他们按照月夜绫通过扫描得到的大致结构图,朝着可能是主控中心或数据库的区域前进。一路上,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听不到任何其他声响,死寂得令人心悸。
“这里……好像是被匆忙废弃的。”周铭看着光绘沙勾勒出的环境能量残留,低声道,“没有激烈战斗的痕迹,但有一些……数据被强行擦除的残留影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