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夏至赏荷,灯影映泉
夏至的傍晚,暑气被一阵骤雨浇透,灵脉泉的荷叶像是被洗过的翡翠,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新绽的荷花顶着水珠,粉白的花瓣在晚风中轻轻颤,引得萤火虫成群结队地飞来,翅尖的微光落在花瓣上,像给荷花缀了串碎钻。
“快看!萤火虫停在莲蓬上了!”小石头举着个纸灯笼,灯笼面是他亲手画的荷花,烛火在里面晃,把他的影子投在泉边的石壁上,忽大忽小的像只调皮的小兽。
陈默提着盏竹灯,站在石舫的台阶上。灯影里映着灵脉泉的全景,泉眼处的水泡汩汩往上冒,带动着水面的荷花轻轻转,像幅流动的画。“秦先生说,夏至的荷花开得最盛,”他望着那片粉白,“墨兰小时候总爱在这石舫上扎荷花灯,说要让灯带着心愿飘向泉眼。”
慕白抱着叠荷叶走过来,叶片上的水珠顺着她的袖口往下滴,打湿了青石板。“春桃说用新鲜荷叶包饭,能解夏暑,”她把荷叶分发给孩子们,“里面裹了新收的糯米和灵脉泉边的莲子,你们尝尝。”
荷叶饭的清香混着荷花的甜,在湿润的空气里漫开。小石头咬了一大口,糯米粘在嘴角,像只偷吃的小松鼠。“墨兰姐姐也爱吃这个吗?”他含混不清地问,手里的纸灯笼被风吹得晃了晃。
“她呀,能一个人吃三个,”陈默笑着替他擦去嘴角的米粒,“吃完了就坐在这石舫上,用荷叶当扇子,给我们讲她新写的诗。有次她念‘荷风送香气,泉影入灯来’,正好一阵风吹过,荷花的影子全落在她的灯上,美得像幅画。”
孩子们听得入神,纷纷央求陈默教他们扎荷花灯。慕白早备好了材料,油纸、竹篾、棉线,还有从泉边采的干荷叶。“先用竹篾扎个六边形的架子,”她手把手教着,“再糊上油纸,最后用荷叶做灯裙,这样飘在水里才好看。”
铁牛也凑过来帮忙,他的大手捏着纤细的竹篾,笨拙得像头熊,却学得格外认真。“等会儿我要把灯送给墨老鬼,”他小声说,“告诉他今年的荷花比去年开得好,灵脉泉也安稳得很。”
暮色彻底沉下来时,泉边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荷花灯。有的画着莲蓬,有的题着诗句,还有的粘了片真的荷叶,烛火透过纸,把图案映在水面上,像无数颗跳动的星。秦先生站在石舫的最高处,手里举着盏最大的灯,灯面上写着“灵脉长流”四个大字,是他用朱砂写的,在夜色里透着股沉静的力量。
“放灯咯!”随着秦先生一声喊,孩子们捧着荷花灯,小心翼翼地放进泉里。灯影顺着水流漂向泉眼,萤火虫在灯影周围飞舞,像在护送这些小小的心愿。小石头的灯上画着个笑脸,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墨兰姐姐要开心”,此刻正随着水波轻轻晃,慢慢融进远处的灯海。
陈默望着那片流动的光,忽然觉得所谓的思念,从来不是沉重的叹息,是夏至这天,荷花灯在泉里漂流,是萤火虫在花瓣上栖息,是这些带着温度的记忆,像泉眼的水泡一样,不断涌现,带着生生不息的暖意。
慕白走到他身边,手里还捏着片刚掉落的荷花瓣。“秦先生说明年要在泉边修座木桥,”她轻声说,“这样孩子们放灯就不用挤在石舫上了,还能在桥上看荷花。”
陈默点点头,目光落在泉眼的方向。那里的灯影最密,烛光映着泉底的石鱼,鱼嘴仿佛在吞吐着这些光,让整个灵脉泉都亮了起来。他想起墨兰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只要心里有光,走到哪里都亮堂。”
夜深时,荷花灯渐渐漂远了,烛火在泉眼处聚成一片暖黄的光。孩子们的欢笑声渐渐散了,铁牛扛着秦先生往回走,老夫子的嘴里还在念叨着“荷风送香气”的诗句。陈默和慕白坐在石舫上,看着水面上残留的灯影,听着泉眼不息的水声,像在听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他知道,只要这夏至的荷花还在开,这荷花灯还在漂流,灵脉馆的故事就会像这泉里的光,在岁月里流转,在记忆里闪亮,一年又一年,温暖而明亮。
喜欢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