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晋阳烽火传警讯 邯郸迷雾现杀机
紫宸殿的晨光斜斜切过案几,将陈墨手中的军报照得透亮。“蒙恬轻骑于断喉谷遭伏,赵军使用‘连环马’阵,我军损失过半,晋阳城外已见李牧旗号”——墨迹未干,显然是信使拼了性命从尸堆里传出来的,竹简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渍。
“连环马?”陈墨的指尖在“连环马”三字上重重一点。这种阵法他在《孙子兵法》的残卷里见过,是将三匹马的缰绳连在一起,冲锋时如墙而进,寻常步兵根本无法抵挡。李牧竟将这种早已失传的古法搬了出来,显然是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陈先生,邯郸的秦军会不会……”嬴政的声音带着颤音,小手紧紧攥着案上的青铜爵,爵耳被捏得变了形。他虽然年幼,却也知道三万秦军被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父王好不容易积攒的精锐。
陈墨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君上放心,王翦将军是百战老将,他定会料到郭开有诈。”话虽如此,他的心头却像压着块巨石。邯郸的秦军是灭韩后抽调的主力,若有闪失,不仅赵国难破,连刚平定的韩地都可能复叛。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竹尺在邯郸与晋阳之间划出一道弧线:“李牧的连环马虽猛,却有个致命弱点——转弯不便。断喉谷狭窄,蒙恬只要守住谷口,拖延三日,王翦的援军就能赶到。”他顿了顿,对墨家弟子道,“速传密信给王翦,让他派一支精锐,换上赵军服饰,混入邯郸城外的郭开军营,就说‘李牧大捷,邀郭开共商分地之事’。”
“郭开贪财,定会信以为真。”墨家弟子应声而去,羊皮靴踏过地上的碎竹简,发出清脆的声响。
嬴政看着陈墨沉稳的侧脸,突然道:“陈先生,我能下一道诏令吗?”
陈墨有些意外:“君上想下什么诏令?”
“诏令天下,凡能退赵军者,赏千金,封万户侯。”孩子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哪怕是韩人、赵人,只要帮秦国,都有赏。”
陈墨的心猛地一颤。这孩子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悟透了“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道理,比许多宗室老臣都清醒。他点点头:“君上说得对,当如此。”他取来庄襄王的印玺,蘸上朱砂,“君上按在诏令上,这道令就生效了。”
嬴政踮起脚尖,将小小的拇指按在印玺上,朱砂在竹简上拓出个鲜红的印记,像朵绽放的红梅。陈墨看着那印记,突然想起在新郑看到的韩地孩童,他们的手指也这么小,却能在“书同文”的简册上划出工整的笔画。
“君上可知,为何要赏千金?”陈墨趁机教导,“不是因为钱贵重,是因为人心比钱更贵重。李牧的连环马再厉害,也挡不住想过好日子的百姓——就像‘书同文’,不是靠刀枪推行,是靠百姓觉得方便。”
嬴政似懂非懂,却认真地点头:“就像先生说的,‘人’字,无论秦赵,都是一样的写法。”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负责守卫咸阳宫的墨家弟子:“太史令,宫门外来了个赵人,说有邯郸的密信要亲手交给您,还说……还说他是郭开的门客。”
陈墨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郭开此刻应该正和李牧庆祝“大捷”,怎么会突然派门客来咸阳?他对弟子道:“带他到偏殿,搜身,卸兵器,我随后就到。”
偏殿的香炉里燃着艾草,是为了驱散血腥味。那赵人门客穿着粗布褐衣,脸上带着新伤,见到陈墨,“噗通”一声跪倒:“太史令救我!郭开要杀我灭口!”
“你有什么证据?”陈墨的手按在腰间的连弩机上,墨家弟子的弩箭已经对准了门客的后心。
门客从怀里掏出一卷揉烂的丝帛,上面用赵文写着几行字:“李牧许以代郡三城,待灭秦后与我平分。邯郸秦军已困三日,粮草将尽,可劝降其将。”丝帛的角落,盖着郭开的私印。
陈墨的指尖抚过私印,确实是郭开的样式——他在邯郸策反郭开时见过。看来这门客说的是实话,郭开不仅勾结李牧,还想在灭秦后自立,这贪婪的本性果然没变。
“郭开为何要杀你?”陈墨追问。
“因为我听到了他和李牧的密谈。”门客的声音发颤,“他们说,等灭了邯郸秦军,就伪造您的笔迹,写一封‘通赵’的信,再杀了我灭口,让天下人以为您和他们勾结!”
陈墨的心头一凛。这毒计果然像郭开的手笔!他看着门客惶恐的脸,突然道:“你想活命,可以,但要帮我做一件事。”
门客连连磕头:“别说一件,一百件都行!”
“你回去告诉郭开,就说我信了他的‘诚意’,愿意和他里应外合,共分秦国。”陈墨的声音冷得像冰,“让他在三日内,设法送一批粮草给邯郸秦军,以示‘合作’的诚意——粮草里,我会让墨家弟子混入。”
门客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太史令是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