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晨雾裹着水汽,沉甸甸地压在井台的青石板上。阿禾蹲在西市最大的井边,指尖捏着一小撮玄铁砂——这是昨夜在咸阳宫兵器库的暗格里找到的,陈墨的竹简上写着“玄铁砂克巫蛊,需与清心草粉按三比一混合,辅以夯土过滤层,可清井水之毒”。此刻,他正将混合好的粉末撒进井里,黑色的玄铁砂与淡绿的草粉在水中散开,像一道流动的屏障,将沉在井底的蛊虫卵裹住,慢慢沉淀。
“阿禾大人,这样真的能清干净吗?” 卖粟米的老汉蹲在一旁,手里握着木勺,眼神里满是担忧。他家的孙儿昨天喝了未经过滤的井水,夜里开始发热,虽用清心草汁缓解了症状,但月圆之夜越来越近,他怕孩子撑不住。
阿禾点点头,拿起陈墨留下的夯土砖——这种砖是用改良的夯土技术制成(241章长城夯土伏笔),砖面上布满细小的孔洞,正好能过滤虫卵。“老汉放心,陈先生的方法不会错。” 他将夯土砖叠在井口的过滤架上,“等会儿再用墨粉水浇一遍,墨香能盖住虫卵的气息,就算有漏网的,也不会靠近。”
就在这时,东边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喊着跑过来:“不好了!我家井里有会动的黑虫!孩子喝了水,现在浑身抽搐!” 胡亥刚带着禁军巡查到附近,听到喊声立刻冲过去。只见那户人家的井里,几只黑色的蛊虫正顺着井绳往上爬,孩子躺在地上,脸色发青,嘴角吐着白沫。
“快!清心草汁!玄铁砂!” 胡亥大喊。阿禾立刻递过一瓶清心草汁,胡亥撬开孩子的嘴,小心翼翼地灌进去;禁军则将玄铁砂撒进井里,很快,井里的蛊虫就不动了。过了一会儿,孩子的抽搐渐渐停止,脸色也慢慢红润起来。妇人抱着孩子,对着胡亥磕头:“多谢公子!多谢公子救了我的孩子!”
胡亥扶起妇人,心里却沉甸甸的。这已经是今天发现的第三口有虫卵的井了,虽然有陈墨的方法,可咸阳有上百口井,三天时间,他们能全部清理完吗?“李丞相,” 胡亥转向李斯,“让学士们分成十组,每组带足够的玄铁砂和清心草粉,挨家挨户检查水井,务必在明晚月圆前清理完毕!” 李斯领命,立刻去安排。
胡亥看着忙碌的人群,蹲下身,捡起一块沾了虫卵的夯土砖。砖面上的孔洞里,还残留着黑色的虫卵壳,他突然想起陈墨的《秦记》里写过“巫蛊之虫分三等,普通虫用墨粉可除,变异虫需玄铁砂,而‘子母虫’需以‘止杀’拓印镇之”。“子母虫?” 胡亥心里一沉,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虫,难道赵成留下的,还有更危险的虫卵?
与此同时,沛县的驿馆里,陈胜正坐在案前,看着手下送来的地图。地图上,“张楚”的旗帜已经插满了彭城以东的郡县,甚至有几个秦吏主动投降,带来了不少粮草和兵器。“吴广,咸阳那边有消息吗?” 陈胜问道,手里的匕首在地图上划过咸阳的方向。
吴广摇摇头,眉头紧锁:“项羽回援彭城,和我们打了一场,损失了不少人手,但他还在彭城外围驻扎,想夺回彭城。另外,咸阳那边好像在清理什么虫卵,百姓暂时没动静,我们暂时攻不进去。”
陈胜冷笑一声,将匕首插在地图上:“没关系,我们先拿下沛县周边的郡县,吸引更多百姓加入。听说沛县有个叫刘邦的亭长,很得人心,你去把他招来,若他不肯,就杀了他!” 吴广领命,转身离开。他不知道,刘邦此刻正躲在沛县的一处民房里,手里拿着一卷《仓颉篇》——是之前咸阳派来的使者留下的,里面藏着陈墨的字条:“楚地之乱,非民之过,乃吏之失,若能抚之,可成大业”(呼应后面陈墨赠《太公兵法》)。
长城雁门关的城墙上,蒙恬正握着一把改良的秦弩,瞄准远处的匈奴骑兵。匈奴的第二次进攻比预想中更快,而且他们的阵型格外整齐,显然是有高人指点——蒙恬心里清楚,这是项羽派来的使者起了作用,匈奴想和项羽联手,夹击大秦。
“放箭!” 蒙恬厉声下令。城墙上的秦弩同时发射,火药箭像流星一样朝着匈奴骑兵飞去,“轰”的一声,匈奴的阵型乱了。可匈奴的人数太多,很快又重新组织起来,朝着城墙冲来。“将军,我们的玄铁砂不多了,只能用来防守城门,城墙的缺口快挡不住了!” 副将焦急地喊道。
蒙恬皱紧眉头,他知道,仅凭现有的兵力,根本挡不住匈奴的进攻。“立刻派使者去咸阳,请求公子再派援兵!另外,用陈先生留下的夯土机关,将城墙的缺口堵住!” 蒙恬下令。夯土机关是陈墨当年修长城时留下的,只要转动城墙上的“秦”字转盘,就能将提前准备好的夯土块推出来,堵住缺口。
副将领命,立刻去安排。蒙恬看着远处的匈奴骑兵,心里满是担忧——咸阳现在要应对陈胜吴广的叛乱,还要清理虫卵,能派来援兵吗?他不知道,胡亥此刻也正面临抉择:是派援兵去长城,还是留在咸阳防备陈胜吴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