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站在一旁,脸色涨得通红。身为皇帝,却被臣子拽着袖子怒斥,颜面尽失。李纲情绪激动,唾沫星子甚至溅到了赵桓和吴敏等人的脸上。
吴敏等人心中愤恨,却不敢出声。李纲的言辞犀利,气势逼人,比当年的魏征还要厉害。赵桓和吴敏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被李纲死死拉住,无法脱身。
最终,赵桓实在受不了了,哀求道:李爱卿,别说了!朕这就册封柴皓为燕王,请他速速出兵救援汴梁!
圣旨到,幽州王柴皓接旨!
汴梁西北二十里的牟驼岗,柴皓军营外,一名宦官在数十名皇城司御林军的护送下前来传旨。
宦官看着军营中肃杀的幽州将士,强压心中恐惧,挤出一丝笑容道:是朝廷的封赏圣旨,好事啊,快通报幽州王!
消息很快传到中军帐。柴皓正与众将商议整编五万河北义军之事,闻言冷笑道:金军又来攻打汴梁,赵桓这个小心眼的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林冲嗤笑道:这朝廷向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之前防我们如防贼,现在又来封赏,无非是想让我们替他们卖命。这些昏君奸臣,真当别人都是傻子?
鲁智深、张清、庞万春等将领纷纷冷笑。岳飞神色平静,他本是河北敢战士出身,按理说属于朝廷军队。但目睹朝廷对幽州军的态度后,他选择继续追随柴皓。在这里,他们才能不受约束,痛快杀敌。
朝廷对待河北十万义军的态度,同样落在了这些敢战士身上。
岳飞等人心中早已明白,自己已被视为幽州铁骑的一员。
只是岳飞性情沉稳,自幼受忠君报国的教诲,一时难以像林冲、鲁智深那般对朝廷心怀愤恨,更不敢公然讥讽朝廷。
帅帐之上,柴皓微微抬手:“让他进来,瞧瞧这心胸狭隘的赵家皇帝,给孤许了什么好处。”
传旨宦官很快被带入帐中。
“幽州王柴皓接旨!”
宦官习惯性地高喊一声,随即心头一颤。
数十道凌厉的目光骤然扫来,杀气凛然!
柴皓麾下众将怒目而视,显然对这宦官的话极为不满——赵家皇帝,也配让他们的王接旨?
柴皓端坐上首,神色淡然,纹丝未动:“念。”
他既未起身,更未跪接,倒像是那宦官在替皇帝向柴皓请安。
若换作旁人,宦官早已呵斥其大逆不道,可面对威震天下的幽州王,他连大气都不敢出,只得低头展开圣旨,颤声宣读:
“门下:幽州王柴皓,英武弘毅,心怀大义,于朝廷立有大功。今特加封为燕王,统辖燕地,以彰其勋。赐燕王金印、四爪白龙袍、玉带各一。圣旨既至,望燕王以天下为重,即刻发兵,共击金贼于汴梁城下。钦此!”
念罢,宦 战兢兢地将圣旨放在身后御林军捧着的红锦托盘上。盘中已有一枚拳头大小的金印,正是所谓的“燕王之宝”。
按礼制,皇帝印玺称“玺”“宝”,以玉为材;藩王之印称“宝”,以金银铸就。这枚金印显然是仓促赶制,印座还残留着未净的金粉。
宦官小心捧着托盘,另一名皇城司将士紧随其后,托着盛有柴皓凝视着眼前的两个托盘,面色平静如水,身形纹丝未动。
他的唇边掠过一丝讥诮的笑意。
若生在别的朝代,或是没有柴氏血脉,他或许会接受这燕王的封号。
就像当年曹魏取代汉室,司马氏取代曹魏那样,待时机成熟时,以藩王之身接受禅让,完成王朝更迭。
这是许多穿越者登上皇位的捷径。
但柴皓不屑于此。
首先,他是柴氏后人。
后周 柴荣,堪称一代明主。
可惜天不假年,幼主被赵匡胤所欺,陈桥 夺了江山,还美其名曰禅让!
正因如此,柴皓不愿走这条虚伪的禅让之路。
他夺取天下,不靠赵宋的施舍,而要赢得民心所向,让天下人主动将他推上那个位置!
堂堂正正地得天下!
其次,柴皓对赵宋充满鄙夷。若从赵宋手中接受禅让,他会觉得是种耻辱!
更不愿在登基前,顶着赵宋藩王的名号。
更何况,赵桓这昏君实在吝啬。
幽燕本就是柴皓的地盘,不管封不封王,他都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赵桓竟想用个虚名,加上些许金银玉带,就让他出兵?
简直痴心妄想!
柴皓冷冷挥手,对宦官道:我本就是幽燕之主,何须赵桓册封!
待我君临天下之日,若他识相,或许能留他个安乐公的虚衔。
前提是,别像他父亲赵佶那般祸国殃民!
滚吧!
这番话让传旨宦官面如死灰。
他原以为柴皓只是桀骜,即便轻视皇权,也该会接受燕王封号。
毕竟大宋仍是中原正统,其册封的藩王分量不轻。
若柴皓有野心,日后大可效仿曹魏代汉,名正言顺地改朝换代。
却不想柴皓看都不看就断然拒绝!
还说出如此狂妄之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