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年初夏的A国加州,正午的阳光如熔化的赤金,泼洒在中部平原的土地上。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热浪,连风掠过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唯有那片曾经承载着“绿色能源梦”的“加州光伏产业园”,此刻像一块被遗弃的锈铁,在烈日下泛着萧瑟的冷光。未完工的光伏支架歪歪扭扭地插在干裂的土层中,金属表面爬满了红褐色的锈迹,仿佛是岁月刻下的伤痕;松动的光伏组件在风中摇晃,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那声音不似机械的摩擦,反倒像一声又一声无奈的叹息,诉说着项目烂尾三年的悲凉。
产业园周边的农田更是一片死寂。本该翠绿的玉米苗早已枯黄,纤细的茎秆耷拉着脑袋,仿佛连最后一丝生命力都被烈日抽干;土地裂开了一道道狰狞的缝隙,最深的地方足以塞进成年人的手指,像是大地因缺水而痛苦呻吟。当地农户约翰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掌里攥着一把干枯的麦苗,麦叶一捏就碎成了粉末。他望着眼前荒芜的景象,眉头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声音里满是绝望:“这已经是第三年了,光伏项目烂尾,灌溉的水断了,地里长不出东西,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放弃祖辈传下来的农场,去城里捡垃圾为生。”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联盟总部,高小凤正专注地梳理着大洋洲斐济海岛“光伏+储能”项目的规划方案。她的办公桌上,全息投影屏正清晰地展示着斐济的海岛地图——湛蓝的海水环绕着翠绿的岛屿,白色的沙滩如同珍珠般点缀其间;屏幕另一侧,光伏电站的设计图与储能基站的布局图交替闪现,每一个数据、每一处标注都经过反复推敲。高小凤指尖轻划屏幕,在斐济主岛附近的一个海湾旁标注了红色圆点,那里风浪小、光照足,是建设储能基站的最佳选址。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联盟情报部门的负责人神色凝重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报告。他将报告递到高小凤面前,附带的航拍图正是加州光伏产业园的现状。“高总,最新消息,A国多家新能源企业因失去技术垄断优势,资金链已经彻底断裂,这座占地20万亩的光伏产业园已被银行正式抵押,下周将在洛杉矶举行公开拍卖。”
高小凤的目光落在航拍图上,她伸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放大细节——能清晰看到农户们在产业园外围拉起的抗议标语,红色的字体在荒芜的背景下格外刺眼;干涸的农田里,还能隐约看到当年为光伏项目配套建设的灌溉管道遗迹,只是如今早已锈迹斑斑,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她立刻调出该地块的产权资料与地理数据,屏幕上瞬间弹出一连串信息:这片土地位于加州农业主产区的核心地带,紧邻州际电网枢纽,地下还保留着当年铺设的电缆管网,基础设施相当完备;更重要的是,地块周边有三条天然河流流经,水量稳定,具备建设光伏提水站的先天条件。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烂尾地,而是A国绿色能源产业失衡的‘活标本’。”高小凤手指在屏幕上勾勒出地块的轮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他们总想着靠技术垄断牟取暴利,把绿色能源当成掌控全球的工具,却忽视了产业落地的民生根基——企业只追求利润,政府只关注霸权,没人在乎农户的死活,没人关心土地的未来。现在,反噬终于来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高小凤的脑海中逐渐成型:若能联合有需求的国家共同盘活这片土地,不仅能化解当地农户的生存困境,还能打破A国对本土绿色资源的掌控,更能为联盟倡导的“全球绿色合作”模式再添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标杆案例。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拨通了高小琴的电话。
此时的香港基金总部,交易大厅里灯火通明,高小琴正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全球绿色能源指数,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分析着最新的市场动态。接到高小凤的电话,她立刻调出B国的农业与能源数据,声音清晰地传来:“B国每年需要从A国进口1200万吨玉米,占其粮食进口总量的40%,粮食安全一直被A国卡着脖子;同时,B国的绿色电力缺口达15%,每年要花大量外汇从周边国家买电。这个合作方案,B国肯定会感兴趣,这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粮食+能源’双安全方案。”
挂断与高小琴的电话,高小凤立刻连线B国农业部长穆罕默德。视频那头,穆罕默德刚结束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内阁会议,他的办公桌上还摊着B国的粮食进口清单,红色的批注密密麻麻,显然会议的讨论相当激烈。“穆罕默德部长,我有一个能让B国彻底摆脱‘粮食依赖’与‘能源短缺’双重困境的方案。”高小凤一边说,一边将加州地块的资料与初步规划同步到穆罕默德的终端上,“由联盟牵头,联合B国主权基金参与加州光伏产业园的拍卖;拿下土地后,我们将其改造为‘光伏+农业灌溉’基地——电力优先供应当地农户,保障农业生产;多余的电力通过跨境电网出口到B国,填补你们的能源缺口;收益按‘联盟30%、B国50%、当地农户20%’的比例分配,既稳定了粮食供应,又能获得持续收益,一举两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