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哈里沙漠的风沙尚未在靴底完全沉淀,高小凤的身影已乘着季风,出现在东南亚湄公河的碧波之畔。这里是“世界经济发展通道”东南亚支线的核心枢纽,联盟正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四国深度携手,推进“湄公河生态航运与农业协同走廊”项目——这不仅是一条贯通东南亚腹地的“黄金水道”,更是一份写给“母亲河”的守护承诺:项目将投入专项资金疏通湄公河主干航道,升级曼谷、金边、胡志明市等10座内河港口的智能化装卸设备,打造“河海联运”无缝衔接的物流网络,让东南亚的茉莉香米、天然橡胶、榴莲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冷链航运72小时直达中国、欧洲市场;同时划定200公里跨境生态保护带,治理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湄公河三角洲5000亩红树林湿地,建立中华鲟、伊洛瓦底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繁育保护区,在奔腾不息的河流上,续写“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崭新篇章。
此刻的高小凤,正与泰国总理巴育并肩站在湄公河支流的清莱码头。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一艘满载着青香蕉的货船缓缓驶过,船尾激起的涟漪扩散至岸边,轻拍着码头上的石阶。远处的湄南河平原上,农民们正弯腰收割早稻,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湄公河滋养了沿岸6亿人口,是东南亚的生命之河。”巴育的目光追随着远去的货船,语气中带着一丝怅然,“可近年来,上游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沿岸化肥滥用引发水体污染,加上航运设施陈旧,这条母亲河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他转头看向高小凤,眼神重燃期许,“‘生态航运走廊’是我们的希望——它不仅能激活流域经济,更能让湄公河重新清澈流淌。”
两人转身走向停靠在码头的“澜湄号”考察船,准备沿河道查看航道疏浚进度。可就在高小凤的手即将触碰船舷栏杆时,口袋里的卫星电话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屏幕上跳动着联盟东南亚分部的红色紧急代码——这是仅在涉及重大生态危机与人员安全时才会启用的最高预警。
高小凤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立刻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分部负责人带着哭腔的焦急声音,背景里还夹杂着嘈杂的呼喊:“高女士,出事了!湄公河下游柬埔寨段的‘绿源’生态监测站,今早突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整个监测站的取水口被厚厚的藻膜完全堵塞,站内储存的3吨用于水体修复的微生物药剂也被蓝藻毒素污染,彻底失效!更严重的是,监测站周边的桑坤、邦隆等5个渔村,近200名村民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头晕症状,初步判断是蓝藻释放的微囊藻毒素中毒!当地的乡村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和一箱急救药品,根本无法应对,现在已有12名儿童出现昏迷症状,情况危急!”
“蓝藻水华的成因查清楚了吗?扩散范围有多大?”高小凤的心头一沉,指节因用力握紧手机而泛白,河畔的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却丝毫无法缓解她的焦灼。
“初步排查,是上周丝毫的持续暴雨引发山洪,将沿岸农田里堆积的化肥冲刷入河,加上近期气温骤升至35摄氏度,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最终诱发蓝藻爆发。”负责人的语速快得几乎喘不过气,“目前水华已覆盖监测站周边5公里的河面,呈扇形向下游扩散,监测数据显示,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已超过安全标准20倍!我们的除藻设备只有3台,当地政府的应急物资早在去年雨季就耗尽了!如果不尽快控制,毒素可能顺着河流蔓延至金边河段,影响数百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立即启动湄公河应急救援预案!”高小凤当机立断,转身对巴育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巴育的脸色瞬间凝重,他立刻掏出手机,用泰语快速下达指令:“命令泰国皇家海军‘差克里·纳吕贝特’号医疗船立即启航,携带5吨除藻药剂、2000份急救药品和100张病床驰援柬埔寨;通知清莱府紧急调拨10吨瓶装饮用水,通过陆路运往‘绿源’监测站!”
挂断电话,巴育握住高小凤的手:“湄公河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联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已安排好了直升机,我们现在就赶往清莱机场,亲自指挥救援!”
一小时后,高小凤在清莱机场成立临时救援指挥部,联盟驻东南亚的生态应急团队与医疗分队已集结完毕。队员们身着蓝色救援服,背着专业设备,眼神坚定。生态团队负责人李哲拿着应急方案快步走来:“高女士,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救援策略:第一步切断污染源,封堵沿岸农田排水口;第二步投放生物除藻剂,加速蓝藻分解;第三步搭建临时医疗点,救治中毒村民并保障饮用水安全。”
“立即行动!”高小凤一声令下,救援队伍分乘5艘高速快艇,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朝着柬埔寨境内的“绿源”监测站疾驰而去。快艇劈开河面,两岸的热带雨林飞速后退,高大的榕树、杧果树在风中摇曳,可队员们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