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的贝壳项链还残留着河水的温润,指尖轻触便能感受到贝壳纹路里沉淀的水汽,高小凤的脚步已循着“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脉络,踏上欧洲大陆的腹地——多瑙河畔的维也纳。这座浸润着古典音乐气息的城市,此刻正成为联盟推进欧洲西线合作的关键枢纽:联盟与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中东欧七国正式携手,启动“多瑙河跨境生态治理与物流联动走廊”项目。这绝非一场简单的区域合作,而是承载着“生态共护、经济共荣”双重使命的跨国实践:既要升级多瑙河沿岸12座内河港口的智能化装卸系统与冷链仓储设施,打通“黑海-多瑙河-莱茵河”的黄金联运通道,让亚洲的光伏组件、电子设备与中东欧的有机小麦、优质牛肉在欧洲市场高效流通,物流效率提升40%;更要建立跨国界生态治理联盟,投入专项资金治理沿岸工业废水污染,恢复5000公顷湿地植被,设立多瑙河鲑鱼、白鹭、黑鹳等濒危物种的核心保护区,在这条流经10国、滋养数千万人口的“欧洲母亲河”上,书写跨国界生态合作的全新范本。
此刻,高小凤与奥地利总理内哈默并肩伫立在维也纳多瑙河运河的观景平台上。初秋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温和地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银闪烁,微风拂过,河面泛起层层涟漪,将阳光揉成一片流动的光晕。不远处,一艘挂着欧盟旗帜的货船缓缓驶过,甲板上整齐堆放着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蓝色的包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更远处的河岸湿地里,几只白鹭伸展着洁白的羽翼,悠闲地在浅滩踱步,偶尔低头啄食水中的鱼虾,姿态优雅如画卷中的精灵。
“多瑙河见证了欧洲千年的历史变迁,从罗马帝国的商船往来,到工业革命的浓烟滚滚,它承载着沿岸国家的繁荣,却也在工业化进程中承受着沉重的代价。”内哈默的目光追随着远去的货船,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慨,“过去数十年,沿岸国家因各自的发展需求,在污染治理上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德国的化工废水、匈牙利的农业化肥、塞尔维亚的矿业污水,都曾毫无节制地排入河中,导致河水质量持续下滑,多瑙河鲑鱼的数量在短短20年内减少了70%。”他转头看向高小凤,眼神中满是期许,“‘跨境生态治理走廊’的启动,终于让我们有机会放下分歧,以‘共同母亲河’的名义,携手守护这条流淌的文明血脉。”
两人转身走向停靠在码头的考察艇,准备前往多瑙河生态监测中心,查看水质监测数据与物种保护进展。可就在高小凤的手即将触碰考察艇的栏杆时,口袋里的卫星电话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屏幕上跳动着联盟欧洲分部的红色紧急代码——这是仅在发生重大生态危机与人员安全威胁时才会启用的最高级别预警,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一场迫在眉睫的挑战。
高小凤的心跳骤然加速,指尖的贝壳项链仿佛也随之发烫。她立刻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分部负责人急促到变形的声音,背景中还夹杂着汹涌的水流轰鸣声与嘈杂的呼喊:“高女士,紧急情况!多瑙河中游塞尔维亚段的‘多瑙明珠’生态治理站,今早遭遇突发溃坝险情!上游连续三天的暴雨导致河流水位暴涨至历史峰值,治理站附近那座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防洪坝,出现了一道长达30米的巨大裂缝!洪水已经漫过坝体,冲毁了周边200公顷的生态湿地,更严重的是,治理站内储存的20吨用于水质净化的聚合氯化铝与活性炭药剂,全部被洪水浸泡,部分密封桶已被冲裂,药剂顺着水流渗入多瑙河,在河面形成了一条白色的污染带!”
负责人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砸在高小凤心上:“如果堤坝彻底溃决,下游的泽蒙、奥布雷诺瓦茨、斯梅代雷沃3个村庄将被瞬间淹没,近万名村民的家园会被洪水吞噬!而且泄漏的药剂已在河面形成5公里长的污染带,正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向下游扩散,我们的水质监测仪显示,水中的铝离子浓度已超过安全标准15倍,下游村庄的地下水井已检测出微量污染,饮用水源岌岌可危!”
“堤坝的溃决风险评估结果如何?当地救援力量能支撑多久?药剂泄漏有没有初步控制措施?”高小凤的心头猛地一沉,指节因用力握紧手机而泛白,声音却依旧保持着镇定——此刻的她,是救援行动的核心,不能有丝毫慌乱。
“塞尔维亚当地的应急队伍只有100人,配备的都是小型抽水机和沙袋,根本无法阻挡汹涌的洪水!”负责人的语速快得几乎喘不过气,“堤坝的裂缝还在以每小时20厘米的速度扩大,专家预测最多还有12小时,堤坝就会彻底溃决!我们尝试用吸油毡封堵药剂泄漏点,但洪水太大,吸油毡刚投下去就被冲走了!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污染带扩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