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的晨光还未完全褪去,带着多瑙河水汽的微风仿佛还在耳畔萦绕,高小凤的身影已穿越半个地球,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边缘。这里是“世界经济发展通道”南美支线的核心枢纽,更是联盟与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四国共同推进的“亚马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联盟”的筹备核心区。当专机降落在巴西玛瑙斯国际机场时,一股潮湿温热的雨林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热带兰、可可树与腐殖土混合的浓郁清香,远处的亚马逊河如一条蜿蜒的墨绿色绸带,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河面上升腾的薄雾与远处的雨林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
前来接机的巴西环境部部长席尔瓦快步走来,他穿着轻便的棉质衬衫,脸上带着雨林居民特有的爽朗笑容,眼角的皱纹里仿佛都藏着阳光的温度。“高女士,欢迎来到亚马逊!”他伸出双手,热情地与高小凤相握,随后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束新鲜的蓝紫色亚马逊兰花,花瓣上还滚动着晶莹的晨露,“这是亚马逊特有的‘卡杜拉兰’,我们叫它‘希望之花’,送给你,也送给我们即将开启的伟大合作。”
高小凤双手接过兰花,指尖触到花瓣的温润与露水的清凉,一股暖意瞬间从心底涌起。她轻轻嗅了嗅,兰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仿佛带着雨林的呼吸。“谢谢,这束花很美,就像这片雨林一样,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在席尔瓦的陪同下,高小凤登上一辆改装过的越野吉普车,朝着雨林深处的“亚马逊生态观测站”驶去。车窗外,茂密的雨林如绿色的海洋般铺展开来,层层叠叠的植被勾勒出深浅不一的绿:底层的蕨类植物鲜嫩欲滴,中层的灌木枝叶繁茂,高层的望天树直插云霄,树干粗壮得需要几人合抱,枝桠间缠绕着粗壮的藤蔓,如天然的绳索连接着天空与大地。色彩斑斓的金刚鹦鹉在林间穿梭,红色、蓝色的羽毛在绿叶间格外醒目,偶尔发出清脆的鸣叫,与远处猴子的啼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曲原始而生动的雨林乐章。
席尔瓦的目光掠过窗外的景象,语气中渐渐染上一丝忧虑:“高女士,你眼前看到的这片生机,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亚马逊雨林是地球的‘肺叶’,每年吸收全球15%的二氧化碳,孕育着全球20%的生物物种,可近年来,非法砍伐、过度开垦和频繁的森林火灾,让它的面积不断缩小。仅去年一年,巴西境内的雨林就减少了近1.5万公顷,相当于2000个足球场的面积,许多珍稀物种——比如亚马逊粉红河豚、金狮面狨,都已濒临灭绝。”他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一处光秃秃的山坡,“那里原本是茂密的原始雨林,三个月前被非法砍伐者夷为平地,准备种植大豆。”
高小凤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那片裸露的土地在翠绿的雨林中格外刺眼,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她眉头微微蹙起,语气坚定:“‘亚马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联盟’的成立,就是要打破‘保护与发展对立’的困局。我们既要用最严格的措施守护好这片雨林的生态,也要为当地居民找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他们不用靠砍伐树木、破坏环境,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才是对‘世界经济发展通道’最好的诠释。”
越野车在泥泞的雨林道路上行驶了两个小时,终于抵达“亚马逊生态观测站”。这座观测站建在雨林与亚马逊河支流的交界处,主体由环保木材搭建而成,木质栈道如藤蔓般连接着一座座观测塔,塔顶上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为观测站提供清洁能源。观测站负责人罗德里格斯——一位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巴西生态学家,带着十余名科研人员早已等候在门口,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
“高女士,您终于来了!”罗德里格斯快步上前,手中紧紧攥着一份监测报告,纸张因用力而微微褶皱,“刚刚收到无人机监测数据,雨林北部的马代拉河流域,出现了大规模的非法砍伐痕迹,初步估算约500公顷的原始雨林被砍伐,砍伐区域还引发了小型森林火灾,火势正顺着东南风向蔓延,距离周边的卡雅波印第安部落不足10公里!”
高小凤的心猛地一沉,一把接过监测报告,屏幕上的卫星图像清晰地显示着砍伐区域的惨状:原本连片的深绿色变成了斑驳的黄褐色,黑色的火点如魔鬼的眼睛,在雨林中蔓延。“非法砍伐的人员身份确认了吗?火势目前控制住了吗?”
“根据线人情报,非法砍伐者是一群来自巴西东北部的流民,他们受木材走私集团的蛊惑,以为砍伐树木能快速赚钱,就铤而走险。”罗德里格斯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我们已经联系了当地警方,但他们的警力有限,加上雨林地形复杂,树木密集,很难追踪到他们的踪迹。火灾方面,由于近期雨林湿度较大,火势暂时没有大面积扩散,但气象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内会有大风,一旦风势加大,火势很可能失控,不仅会吞噬更多雨林,还会威胁到卡雅波部落的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