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马那瓜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热带干热的气流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干旱土地的焦灼与泥石流过后的腥气。高小凤一行刚走下舷梯,驻尼加拉瓜使馆参赞陈明就快步迎上来,脸色凝重得近乎惨白:“高女士,情况比预想的更危急!尼加拉瓜北部持续三个月的干旱刚过,一场强降雨又引发了大面积泥石流,双重灾害叠加让整个北部地区陷入瘫痪!超过12万公顷农田被冲毁或干裂,玉米、豆类等主粮作物绝收,近80万民众面临饥荒;5条国道、18条省道被泥石流掩埋或冲垮,3座关键桥梁断裂,北部省份彻底与外界失联;更致命的是,泥石流冲毁了北部最大的水电站,导致全国30%的区域断电,高温干旱下,饮用水源持续减少,部分村落已出现饮水争抢事件。当地反政府武装趁机作乱,抢占救援物资仓库,甚至在公路沿线设卡,威胁要炸毁即将重建的水电站,声称‘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内政’!”
高小凤乘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马德里斯省,车窗外的景象触目惊心:干涸的河床裂开蛛网般的纹路,旁边就是泥石流冲刷出的狰狞沟壑,裸露的黄土与断裂的岩石随处可见;被冲毁的房屋残骸半埋在泥浆里,家具、农具与倒伏的庄稼缠绕在一起;临时安置点的帐篷拥挤不堪,民众们面黄肌瘦,孩子们因缺水而嘴唇干裂,眼神中满是绝望与警惕。高小凤握紧胸前的信物,语气冰冷却坚定:“灾害要救,乱局要平,民生要保!我们启动‘灾害救援+安全清剿+基建重建’三位一体紧急计划,既要抢时间输送救援物资,更要粉碎武装分子的阴谋,让尼加拉瓜尽快走出双重危机。”
当天下午,高小凤与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正式签订“尼加拉瓜灾后救援与发展专项协议”:国际联盟首期投入28亿美元,分双线推进——救援线:紧急调运5万吨应急粮食、3万吨饮用水、200套移动净水设备和3万顶抗震帐篷,协调大型运输机开辟“空中救援通道”,向失联省份空投物资;重建线:组建“跨国基建修复队”,修复水电站、公路桥梁和灌溉系统,引入节水农业技术和耐旱作物种子;安全线:哈立德牵头,吸纳尼加拉瓜退伍军人、失业青年组建本土护企队,联合当地军警清剿作乱武装分子,全程护送救援物资,保护重建工地安全。
协议签订当晚,意外突发。负责押送首批救援粮食的车队行至马德里斯省边境时,遭到反政府武装伏击。武装分子用火箭筒炸毁了带头的护送车辆,封锁了公路,喊话要求“交出所有物资,否则格杀勿论”。消息传来,陈明脸色煞白:“高女士,这伙武装分子装备精良,盘踞北部多年,当地军警多次清剿都没能根除,现在他们卡住了救援通道,北部的民众就快断粮了!”
高小凤当机立断:“哈立德,立刻带领护企队主力驰援,采用‘迂回包抄+精准突击’战术,务必在24小时内打通通道!我协调联盟空军,出动直升机空投应急物资,先解民众燃眉之急。”
哈立德连夜率队出发,护企队队员们带着夜视装备和非致命武器,借着夜色掩护,从两侧山地迂回包抄。凌晨时分,战斗打响:护企队先用声波驱散器打乱武装分子阵型,再由精锐队员突破封锁线,与被困的护送车队和当地军警形成夹击。武装分子负隅顽抗,火箭筒和枪声在山谷中回荡,哈立德在冲锋时手臂被流弹擦伤,却依旧沉着指挥:“守住侧翼!切断他们的退路!”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交锋,护企队成功击溃武装分子,抓获头目3人,缴获火箭筒5具、自动步枪30余支,打通了救援通道。当满载粮食和饮用水的车队驶入北部安置点时,民众们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不少人跪在地上,捧着清澈的饮用水热泪盈眶。
然而,危机并未结束。武装分子残余势力潜逃至山区后,扬言要炸毁正在重建的水电站。高小凤与哈立德连夜制定防护方案:“水电站周边设置三层警戒圈,无人机24小时巡逻,护企队与军警轮班值守;同时,通过当地部落首领劝说武装分子投降,承诺只要放下武器,可参与重建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就在水电站修复进入关键阶段的深夜,武装分子果然发动偷袭。他们分三路进攻,试图用炸药炸毁发电机组。但早已严阵以待的护企队迅速反击,声波驱散器让前排武装分子头晕目眩,无人机精准锁定后方炸药手,军警从外围合围,再次击溃武装分子。此次战斗后,剩余武装分子走投无路,在部落首领的劝说下,有20余人主动投降。曾经参与武装分子的青年卡洛斯,放下武器后哽咽道:“我只是想活下去,不是想作恶。如果有工作,谁愿意拿起枪?”哈立德接纳了他:“只要你真心悔改,重建家园的队伍里,有你的位置。”
与此同时,跨国基建修复队和各国支援力量也在与时间赛跑。中国派出150名水电、道路专家,带来了大型发电机组和模块化桥梁构件,牵头修复水电站和公路;墨西哥捐赠了60台重型工程机械和节水灌溉设备,派遣40名技术人员协助清理泥石流残骸;哥伦比亚派出农业专家团队,带来了耐旱耐涝的杂交玉米、豆类种子,帮助恢复农业生产;巴拿马提供了医疗物资和防疫团队,协助安置点防控传染病;阿根廷则捐赠了10套太阳能供电设备,缓解部分区域的断电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