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共生机制稳定运行半年后,永衡图的 “虚空边缘区” 突然出现一道 “流动信号”—— 信号来源是一颗从未被记录的 “游移域”,这颗界域没有固定形态,像一团会变形的淡蓝雾,在虚空中缓慢游走;域中的 “游移灵” 也没有固定特质,能随环境变化成雾、成光、成水,甚至能短暂模仿其他界域 “名” 的形态,“是‘无定形界域’!” 凤辞的返璞纹延伸至游移域,根须触到域的边缘时,竟被一股 “弹性力” 弹回,“它们的界域外壳能自动适应外界压力,特质也能随共生对象调整,是联盟从未接触过的‘弹性特质’。”
游移域的 “游主” 通过衡脉传递来意愿:想加入联盟,却担心自身 “无定形特质” 会破坏联盟的衡脉稳定,“我们试过和其他界域共生,可每次都会因为特质太灵活,打乱对方的平衡,最后只能离开。” 游主的声音带着犹豫,游移域的雾形态也跟着波动,“我们不想再流浪,可更不想给联盟添麻烦。”
联盟召开 “新域接纳会议”,分歧却异常明显:部分老界域代表担心游移域的弹性特质会干扰衡脉,比如极序域的老塔卫认为 “无定形会破坏秩序”,星石界的老石矶担心 “灵活特质会让能晶能量紊乱”;新守护者们则更愿意尝试,晶芽认为 “弹性特质或许能帮联盟应对更复杂的失衡场景”,声芽觉得 “能变形的声波或许能解决以往无法处理的频率问题”,“不能因为‘不同’就拒绝,我们当年也接纳过暗星、强序界,不也让联盟变得更强大吗?” 温小暖的光团坚定地支持游移域,“关键是找到‘弹性共生’的方式,不是让它们变成我们,是我们一起找到适配的平衡。”
最终,联盟决定接纳游移域,但先进行 “弹性共生试点”—— 在衡脉边缘开辟 “弹性共生区”,不直接接入主脉,先用副脉测试游移域特质与联盟的兼容性;新守护者们组成 “适配小组”,专门负责试点工作,老守护者们则提供技术支持。
试点第一天,适配小组就遇到了难题:游移灵们进入弹性共生区后,因环境变化,特质频繁切换 —— 一会儿变成雾,飘进音纹渠,导致声波频率忽高忽低;一会儿变成水,渗入能晶堆,让能晶表面出现水珠,影响能量传导;一会儿又模仿忆晶的形态,贴在记忆晶上,导致记忆记录出现 “重叠影”,“是环境适应期的‘特质紊乱’!”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试图固定游移灵的形态,可刚让一名游移灵变成稳定的光形态,它就因不适应,又变回了雾,“硬固定只会让它们更混乱,得给它们‘弹性空间’。”
“我有办法!” 序羽的冰蓝翅突然飘进共生区,他带来了极序域的 “动态序纹”—— 这种纹不是固定的规则,能随外界变化调整松紧:“用动态序纹给共生区织一层‘弹性壳’,既不让游移灵的特质过度扩散,又不限制它们的形态变化,让它们在安全范围内适应环境。” 序羽的序纹在共生区边缘织出半透明的壳,游移灵们的形态变化果然被限制在壳内,不再干扰音纹渠和能晶堆。
臭蛋则为游移域打造了 “临时核心纹”—— 用青铜炉的烬纹与游移域的弹性特质融合,形成 “可变形核心”:“这个核心能帮你们在变化形态时,保留一点‘自身特质锚点’,不会完全迷失在模仿中。” 一名游移灵戴上核心纹后,虽然仍会变成雾和水,却不再模仿忆晶的形态,“我能感觉到自己是谁了!” 它的声音带着惊喜,形态变化也变得平缓许多。
解决了特质紊乱,新的挑战又出现:游移域的 “弹性能量” 无法与联盟的 “稳定能量” 兼容 —— 游移灵们释放的能量忽强忽弱,无法稳定输入副脉;联盟输送给它们的能量,又因过于稳定,让游移灵们觉得 “僵硬”,难以吸收,“是能量传递的‘弹性差’!” 声芽的声波检测仪显示,游移域能量的 “波动幅度” 是联盟的 5 倍,“我们需要‘弹性能量转换器’,让双方的能量能平滑适配。”
李逍遥的重组剑在副脉旁划出 “弹性转换阵”—— 阵中暗金线呈 “波浪形”,能将联盟的稳定能量,转化为有轻微波动的 “弹性能量”,也能将游移域的强波动能量,缓冲为联盟可接受的 “弱波动能量”。转换器启动后,能量传递果然顺畅了:游移灵们能轻松吸收弹性能量,不再觉得僵硬;联盟也能稳定接收游移域的能量,副脉没有出现任何紊乱,“终于找到适配的方式了!” 游主的雾形态激动地波动,“我们不用再压抑自己的特质了!”
试点半个月后,游移灵们渐渐适应了共生区的环境,甚至开始展现出 “弹性特质” 的优势:
- 遇到音纹渠的 “死频区”(声波无法传递的区域),游移灵们变成 “雾状声波载体”,带着声波穿过死频区,解决了联盟多年的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