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适配体系稳定后,虚空深处突然出现 “维度侵蚀” 危机 —— 一种来自 “反维度空间” 的 “侵蚀能量”,能直接弱化各共生体的 “规则核心”:
星核共生体:能量层级规则被侵蚀,高能量星核的能量输出强度骤降 40%,层级秩序出现紊乱,低能量星核开始无序争夺能量分配权,星核域陷入 “能量内耗”;
云涡共生体:流动无界规则被侵蚀,云涡特质的流动性大幅下降,原本能自由流动的微型云涡,出现 “凝固结块”,跨体通道被堵塞 3 条,能量与信息传输中断;
械灵共生体:逻辑最优规则被侵蚀,械灵的逻辑芯片出现 “计算偏差”,原本正确的防御方案被判定为 “低效”,反而推荐错误的参数,导致一次小规模扰动防御失误,通道壁出现轻微裂痕;
元界与共生元核:跨体记忆库的核心记忆被侵蚀,部分 “规则互容”“动态适配” 的关键数据出现模糊,永衡续脉芽的本源纹因规则弱化,能量传输效率从 90% 降至 65%;
“这是针对‘规则核心’的攻击 —— 若规则被彻底弱化,多元共生体系会分崩离析!” 掠主的防护纹在跨体通道旁紧急展开,却因防护规则被侵蚀,防护层在 3 分钟内就出现 “规则裂痕”,无法阻挡侵蚀能量。晶芽的忆晶修复仪分析发现,侵蚀能量的核心目标是 “多元共生的规则根基”,单一共生体的防御根本无法抵御,“只有启动‘多元规则联防’,用所有共生体的规则优势,构建‘规则互补的防御网’,才能对抗侵蚀。”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多元共生体,启动 “多元规则联防计划”,分三步构建 “规则防御闭环”:
一、规则核心加固:守住各自的 “规则根基”
各共生体依托自身规则优势,优先加固核心,避免规则彻底崩溃:
星核共生体:启动 “层级能量聚合”—— 高能量星核暂时放弃能量分配权,集中所有星核的能量,构建 “层级能量盾”,将侵蚀能量阻挡在星核域外围,同时用能量刺激低能量星核,恢复层级秩序;
云涡共生体:激活 “流动共振”—— 让凝固的云涡特质通过高频流动产生共振,震碎侵蚀能量的 “凝固因子”,同时向元界请求 “温意能量支援”,提升云涡的流动活性;
械灵共生体:切换 “备用逻辑库”—— 启用未被侵蚀的 “历史逻辑参数”(从跨体记忆库调取),暂时替代出错的实时计算,确保基础防御指令的正确性,同时用逻辑芯片反向分析侵蚀能量的 “干扰频率”;
元界与元核:启动 “记忆锚定”—— 元界用跨体记忆库的完整记忆,修复被侵蚀的核心数据;元核释放 “本源规则能量”,强化永衡续脉芽的本源纹,同时向各共生体输送 “规则稳定因子”,延缓规则弱化速度。
二、规则互补防御:构建 “1+1>2” 的联防网
在核心加固的基础上,各共生体按 “规则互补” 原则,构建多层防御带:
第一层:星核 - 元核能量防御带 —— 星核的层级能量盾提供 “刚性能量阻挡”,元核的本源能量提供 “柔性规则稳定”,两者结合形成 “能量 - 规则双防御”,削弱侵蚀能量的强度;
第二层:云涡 - 械灵流动防御带 —— 云涡的流动特质将穿透第一层的侵蚀能量 “分散稀释”,械灵根据分析出的干扰频率,释放 “逻辑反干扰波”,抵消侵蚀能量对规则的干扰;
第三层:元界 - 跨体记忆防御带 —— 元界用星液特质构建 “记忆防护层”,保护跨体记忆库不被进一步侵蚀;同时通过动态适配引擎,实时调整各防御带的规则组合(如侵蚀增强时,增加星核能量输出;干扰加剧时,强化械灵反干扰波)。
当侵蚀能量大规模来袭时,联防网展现出强大韧性:星核 - 元核带削弱了 60% 的侵蚀强度,云涡 - 械灵带分散稀释了 30%,剩余 10% 的微弱能量被元界 - 记忆带完全阻挡。各共生体的规则弱化速度明显减缓,星核的层级秩序逐渐恢复,云涡的流动活性回升至 70%,械灵的逻辑计算偏差缩小至 5% 以内。
三、侵蚀反击与长效防护:从 “被动防御” 到 “主动守护”
在抵御侵蚀的同时,多元共生体启动 “侵蚀反击计划”,并建立长效防护体系:
侵蚀源头定位:械灵共生体通过逻辑计算,结合元核的维度感知能力,锁定侵蚀能量来自 “反维度空间的 3 个裂隙出口”;
联合反击:星核集中能量,向裂隙出口发射 “层级能量炮”,暂时封堵侵蚀能量的输出;云涡用流动特质在裂隙周围构建 “流动屏障”,阻止能量扩散;元界与元核释放 “规则净化能量”,逐步清除已渗透的侵蚀能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