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纷纷点头,老石带着木工们去加固渡口的木栅栏,周船工去检查渡船,刀疤脸带着弟兄们去巡逻,江南渡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却比以前更多了几分安稳和热闹,像在云狄时安稳的盐场那样,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押走黄小四后,江南渡迎来了真正的安稳日子。陆承宇趁着这段空闲,和老秀才、刘主簿还有李家渡的船工头领一起,商量着把滔滔江上下游的水路好好规划一番。几人坐在棚子里,围着江防图,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像在云狄时商量盐场的长远发展那样,句句都透着对未来的期许。
“咱们可以在灵泉附近建个小码头,”刘主簿指着图上的灵泉位置,“以后运灵泉水、修船都方便,还能让过往的商船在这歇脚,像在云狄时的驿站那样,既方便别人,也能给江南渡添些收入。”
李家渡的船工头领也附和道:“还可以组织个‘护江队’,咱们江南渡、稻丰镇、李家渡各出些人,每天在江面上巡逻,防止再有人搞破坏,像在云狄时的护盐队那样,把水路守得严严实实的!”
陆承宇觉得这两个主意都好,当场就拍板决定:让老石带着木工们去灵泉附近建码头,刀疤脸负责挑选护江队的队员,再让周船工制定巡逻路线,争取尽快把这些事落实下来。
老石带着木工们去建码头时,特意用了灵泉水泡过的木头,他说这样建出来的码头更结实,能经得住江水的冲刷,像在云狄时用特殊木料建盐仓那样,能用好多年。木工们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来,没过半个月,一个小巧结实的码头就建好了,码头边还搭了个棚子,方便过往的人歇脚。
护江队也很快组建起来,一共二十多个人,江南渡出了十个,稻丰镇和李家渡各出了五个。刀疤脸当了护江队的头领,每天带着队员们坐着渡船在江面上巡逻,遇到有困难的商船就主动帮忙,遇到可疑的人就仔细盘问,像在云狄时的护盐队那样,认真又负责。
这天,护江队在巡逻时,遇到了一艘载着粮食的商船,商船的船桨坏了,正停在江面上发愁。刀疤脸赶紧带着队员们过去帮忙,用灵泉水泡过的木头临时做了个船桨,帮商船修好了。商船老板感激不尽,不仅给了护江队一些粮食当谢礼,还说以后会经常来江南渡歇脚,像在云狄时遇到好心人那样,记着这份情。
陆承宇听说这件事后,特意在灵泉码头的棚子里放了些茶水和干粮,让过往的商船船员能免费取用。他说:“咱们护江队不仅要护着水路的安全,还要让过往的人感受到江南渡的热情,像在云狄时盐场对待客人那样,真诚待人才能长久。”
没过多久,江南渡的名声就传开了,过往的商船都愿意在灵泉码头歇脚,有的还会跟江南渡做些小买卖,用船上的货物换些灵泉水或者江南渡的特产。江南渡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村里的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像在云狄时盐场丰收那样,满是欢喜。
林晚秋见村里的孩子没地方读书,就跟陆承宇商量,想在村里建个学堂,请老秀才当先生,教孩子们认字。陆承宇特别支持,当天就让老石带着木工们在村里找了块空地,开始建学堂。村民们也都来帮忙,有的搬木头,有的和泥,像在云狄时大家一起建盐场那样,齐心协力,没过多久,学堂就建好了。
开学那天,村里的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背着小布包,高高兴兴地去学堂上学。老秀才穿着长衫,拿着书本,站在学堂门口迎接孩子们,像在云狄时的先生那样,慈祥又认真。陆承宇和林晚秋也去了,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两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盐穗娘则用灵泉水熬了些草药,装在小陶罐里,放在村口的棚子里,谁要是不舒服了,就可以来拿,不用给钱。她说:“咱们江南渡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大家互相帮忙,像在云狄时邻里互相接济那样,这点草药不算啥。”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南渡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安稳。每天清晨,都能听到护江队巡逻的船桨声,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还有木工们修船的敲打声,像一首欢快的歌,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陆承宇偶尔会坐在“江南号”的船板上,往江面上望去,灵泉码头的棚子隐约可见,护江队的渡船在江面上巡逻,过往的商船来来往往,一切都那么平和美好。他往怀里掏,摸出那张已经有些磨损的江防图,上面的标记越来越多,灵泉、新码头、学堂,还有护江队的巡逻路线,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江南渡的成长和变化,像在云狄时盐场的发展记录那样,满是珍贵的回忆。
他知道,江南渡能有今天的安稳和热闹,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稻丰镇和李家渡的帮助。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困难,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江风轻轻吹过来,带着灵泉水的甜味和孩子们的读书声,陆承宇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江南渡的故事还会继续,像这滔滔江的水,一直流淌下去,带着希望,带着安稳,一直往甜里流,再也不回头。
喜欢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