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灵泉码头的瑞禾又迎来了大丰收,这次收获的种子足够种二十亩地了。陆承宇召集附近村镇的村长,给每个村子送了十斤瑞禾种子:“这种子是灵泉码头的心意,你们回去后找块好地种,有啥问题随时来找我。记住,这种子不能卖给外人,要留给自己的村民种。”
村长们捧着种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沉沙村的村长说:“陆当家,您真是大好人!俺们回去就开垦荒地,种上瑞禾,明年也给您送面粉来!”陆承宇摆摆手:“不用送,只要大家能吃饱饭,我就满足了。”
冬雪落下时,灵根苗被白雪覆盖,却依旧透着生机,周围的麦田和菜地也盖着雪被,等着来年的丰收。陆承宇站在灵根苗边,看着漫天飞雪,手里捏着一粒银壳种子,突然明白这粒种子的秘密——它不仅是粮食,更是团结的纽带,是希望的象征,是灵泉码头人用善良和汗水浇灌出的奇迹。
盐穗娘走过来,递来一碗瑞禾粥:“喝碗粥暖暖身子,这粥加了艾草和红枣,驱寒又养胃。”陆承宇喝了一口,粥香浓郁,暖意从胃里散开。江风拂过,带着雪的清冽和瑞禾的清香,远处的灯塔亮了起来,铜铃声清脆悦耳。
他知道,空间粮种的秘密已经不再是秘密,它藏在灵泉码头的沃土上,藏在村民们的笑脸上,藏在每一粒饱满的瑞禾种子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护好这份奇迹,灵泉码头的日子就会像瑞禾一样,茁壮成长,一直往甜里流,再也不回头。
转年开春,江南府的王老板又想来偷瑞禾种子,却发现灵泉码头的瑞禾地周围不仅有护江队值守,地里还种满了驱虫草,更有灵根苗散发的微光护佑,根本靠近不了。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再也不敢打瑞禾的主意。
而灵泉码头的瑞禾,已经种满了五十亩地,成了江两岸最亮眼的风景。每到成熟时节,麦浪翻滚,银纹闪烁,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老秀才的《瑞禾种植纪要》也传遍了上下游的村镇,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种植瑞禾,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陆承宇站在麦浪边,看着村民们收割瑞禾,脸上满是笑容。他知道,这粒来自铜盒的空间粮种,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把希望和丰收带给了每一个人,而灵泉码头的故事,还会在麦浪的翻滚中,一直延续下去,往更甜的日子里流。
秋分过后,灵泉码头的五十亩瑞禾迎来了最盛的成熟期,银纹麦浪在江风中翻滚,连十里外都能闻到淡淡的麦香。陆承宇正和老石检查脱粒的瑞禾种子,却见新安村的李伯背着半袋种子匆匆赶来,脸色慌张:“陆当家,不好了!俺们村种的瑞禾叶子发黄,穗子也瘪了,咋回事啊?”
陆承宇赶紧跟着李伯赶往新安村,只见村里的瑞禾地一片枯黄,麦穗瘦小干瘪,和灵泉码头的饱满景象截然不同。盐穗娘蹲下身,掐断一根麦秆闻了闻,又摸了摸土壤:“这土太干了,没有灵泉水滋养,瑞禾根系长不深,而且肥也没跟上,‘肥田草’的用量太少了。”
老秀才翻开《瑞禾种植纪要》,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这里写着‘瑞禾需灵泉浸润,每十日浇一次肥田草汁’,你们是不是没按法子来?”李伯红着脸点头:“俺们想着瑞禾耐旱,就少浇了几次水,肥田草也采得不够……”
陆承宇立刻吩咐:“老石,带几车灵泉水来,给地里浇透;盐穗娘,教村民们采‘肥田草’煮汁,明天一早就浇;我去拉些腐熟的粪肥,给瑞禾补肥。”他没想到瑞禾对生长条件要求这么苛刻,离开灵泉沃土和精心照料竟会衰败得这么快。
忙活了三天,新安村的瑞禾终于稳住了长势,枯黄的叶片泛起新绿,瘪穗也渐渐饱满起来。李伯擦着汗说:“俺们总算知道了,这瑞禾不是随便种的,得像伺候宝贝似的用心!”陆承宇笑着说:“以后有不懂的就来问,别自己瞎琢磨,浪费了好种子。”
消息传开后,其他种瑞禾的村镇都赶紧对照《瑞禾种植纪要》自查,沉沙村还特意派了三个村民来灵泉码头学习,跟着盐穗娘学配肥田草汁,跟着老石学引水灌溉。老石手把手教他们挖水渠:“灵泉水得慢慢渗,不能直接灌,不然会冲坏根系。”
这天,吴掌柜的商船带来个稀罕物件——一架西洋望远镜,说是江南府的达官贵人送的,特意转赠给陆承宇:“他们吃了瑞禾面粉,都说身子轻快,想再买些,还问能不能看看瑞禾地。”陆承宇接过望远镜,对着瑞禾地一瞧,连叶片上的银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让他们来看吧,但只能在栅栏外看,不许靠近。”陆承宇想了想说道。他知道瑞禾的名声已经传出去,藏着掖着反而引人猜忌,不如大大方方展示,还能让更多人知道瑞禾不是“妖禾”。
几天后,江南府的几位士绅坐着商船赶来,隔着木栅栏看着银浪翻滚的瑞禾地,个个惊叹不已。一位白胡子士绅感慨道:“难怪面粉如此香甜,原来这瑞禾生得这般奇特,真是天地灵物!”陆承宇趁机说:“这瑞禾全靠灵泉沃土滋养,还有村民们用心照料,并非什么灵异之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