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灵睦镇的村民们都在为三位使者忙碌。妇人们连夜缝制棉衣、烙干粮,把草药分类打包,还准备了不少容易储存的腌菜和腊肉;男人们则打造了更坚固的武器,修理了马匹,检查了马车;学堂里的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小礼物——有王互助画的灵睦镇全景图,有其他孩子写的“平安”字样,希望能给三位使者带来好运。
出发前一天,王互助拉着周先生的手,眼里含着泪水:“周爷爷,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我会好好学医、好好读书,等你们回来,我就能帮上忙了!”周先生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好,互助要听话,等我们回来,给你讲北地的故事。”
陆承宇握着三人的手,郑重地说:“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是战事太激烈,别硬撑,先保护好自己。灵睦镇永远是你们的后盾,我们会在这里等着你们平安回来。”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三位使者就牵着马匹,载着满满的物资,朝着北地出发。村民们都来到村口送行,有的挥手,有的抹眼泪,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才慢慢散去。
三位使者一路向北,越往北走,景象越荒凉。原本应该绿意盎然的田野,因为战事变得荒芜,偶尔能看到废弃的村庄和残破的房屋,路边还能看到逃难的流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唉,真是苦了这些百姓。”陈老三看着流民的身影,忍不住叹气,从马车上拿出一些干粮,分给路边的孩子。孩子们接过干粮,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眼里满是感激。
走了半个多月,他们终于来到了北地节度使萧策的军营。萧策早已在营外等候,看到他们,赶紧上前迎接:“三位使者,一路辛苦了!我代表北地百姓,谢谢你们能来!”
军营里,萧策详细介绍了北地的情况:“现在北地有十几万流民,主要聚集在三个地方,缺粮少药,很多人都得了病,还有不少孩子因为饥饿奄奄一息。我们虽然能提供一些粮食,但根本不够,而且不知道怎么安置他们,只能看着他们受苦。”
周先生赶紧说:“萧大人,您先派人把咱们带来的草药和粮食分给最需要的流民,我再去给生病的百姓看病;李二狗和陈老三可以先去流民聚集点看看,了解情况,咱们再商量怎么建立互助点。”
萧策点点头,立刻安排人手。周先生带着医官们,背着药箱去流民聚集点,看到不少百姓躺在地上,有的发烧咳嗽,有的伤口化脓,还有的因为饥饿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周先生赶紧拿出草药,熬成汤药,一碗碗喂给生病的百姓,还教医官们怎么识别病症、怎么熬药。
李二狗和陈老三则跟着士兵来到最大的流民聚集点,这里到处都是破旧的帐篷,孩子们在泥地里玩耍,大人们则愁眉苦脸地坐着,看到他们,眼里满是警惕。“大家别害怕,我们是从灵睦镇来的,是来帮大家建立互助点,一起种地、一起过日子的!”李二狗大声喊着,试图让大家放下戒备。
可流民们经历了太多战乱,根本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直到萧策赶来,向大家解释了三人的来意,又看到周先生在给百姓们看病、分发粮食,大家才渐渐放下戒备,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了解清楚情况后,三人开始指导流民建立互助点。他们把流民分成小组,年轻力壮的跟着陈老三开垦荒地、挖掘水井;妇女们跟着李二狗学习搭建简易的暖棚和房屋,储存粮食;老人们则帮忙照顾孩子、整理物资;周先生则带着医官和学习能力强的流民,成立了临时医馆,一边治病,一边教大家防疫和卫生知识。
北地的气候比灵睦镇寒冷,土地也更贫瘠,开垦荒地格外困难。陈老三教大家用火烧的方式清理土地里的石头和杂草,再用带来的种子播种耐旱的谷物和蔬菜;李二狗则利用当地的木材和茅草,搭建起能抵御风寒的简易暖棚,还教大家怎么用秸秆和泥土制作保暖的墙壁。
周先生则发现流民聚集点的水源不干净,很多人都是因为喝了脏水才生病的。他赶紧教大家挖掘深井,把水烧开后再喝,还教大家把粪便集中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减少瘟疫的传播。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三人的指导下,北地的三个流民聚集点渐渐有了起色。荒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谷物和蔬菜;简易的暖棚和房屋搭建起来,流民们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临时医馆里,生病的百姓越来越少,大家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萧策看着这些变化,心里满是感激:“三位使者,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这些流民不知道还要受苦多久!”
李二狗笑着说:“萧大人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百姓。现在互助点刚有起色,还需要好好维护,等再稳定一段时间,我们就该回灵睦镇了,陆当家和村民们还在等着我们呢。”
可就在三人准备返程时,北地的战事突然又紧张起来,敌军再次发起进攻,离流民聚集点最近的一座城池被围困,情况危急。萧策着急地说:“三位使者,现在城池被围,城里的百姓和士兵都快断粮了,你们带来的互助法子,能不能用到守城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