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战斗的硝烟尚未散尽,灵睦镇青壮练兵场的兵器库旁,围聚着一群神情激动的村民。十多个炸裂的陶罐碎片散落在地上,坑洼的泥土里还残留着黑色的粉末,李二狗蹲在地上,用手指蘸起一点粉末捻了捻,语气里满是惊叹:“陆当家,这土炸药的威力也太惊人了!一百多号残匪,硬是被咱们用这玩意儿炸得落花流水!”
老秦也凑上前,仔细查看着火药残留的痕迹,眉头却微微皱起:“威力确实大,但上次试验和这次实战下来,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咱们配制的火药,有的炸开后威力十足,有的却只冒了点烟就没动静了,稳定性太差;而且引线的燃烧速度也不稳定,有的刚扔出去就炸了,有的扔出去半天没反应,差点伤到自己人。”
陆承宇点点头,他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北山战斗中,有三个火药罐就因为威力不足,没能起到预期的攻击效果,还有一个火药箭的引线燃烧过快,发射时差点炸到操作的联防队员。“你说得对,老秦。咱们现在用的只是最基础的配方,比例和原料处理都不够精细,想要让土炸药真正成为联盟的可靠武器,必须把配方和制作工艺打磨得更完善。”
林晚秋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本翻开的草药图谱,轻声补充道:“还有安全问题。上次制作火药时,有位村民不小心让硫磺粉末接触到了明火,幸好发现得及时,才没引发爆炸。咱们必须制定更严格的制作规范,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操作。”
陆承宇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从今天起,咱们成立专门的‘火药研制小组’,由老秦牵头,我和林晚秋协助,再挑选几位细心谨慎、手脚麻利的村民加入。咱们要一步步试验,把土炸药的配方、原料处理、制作工艺和安全规范都摸透,打造出稳定、安全、威力可控的土炸药。”
研制小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优化火药的原料比例。陆承宇记得古籍中记载的基础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但这个比例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原料的纯度进行调整。老秦带着几位村民,将硫磺粉末、硝石和木炭分别称重,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成多份火药,准备进行对比试验。
“第一组,硫磺一份、硝石两份、木炭三份,这是古籍上的基础比例;第二组,硫磺一份、硝石二点五份、木炭二点五份;第三组,硫磺一点二份、硝石二份、木炭二点八份……”老秦一边记录,一边将配好的火药分别装入小陶罐中,贴上标签。
试验场地选在了远离村落的西山荒坡,周围挖好了防火沟,无关人员都退到了安全距离外。陆承宇亲自负责点燃引线,李二狗则拿着盾牌,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点燃第一组!”老秦一声令下,陆承宇将火把凑近陶罐的引线。引线“滋滋”燃烧起来,很快就烧到了罐口。“轰”的一声闷响,陶罐炸开,泥土飞溅,但爆炸的威力明显不足,地面上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小坑。
“威力太小,不行。”陆承宇摇了摇头,记录下试验结果。
接下来是第二组。引线燃烧的速度比第一组快了一些,“轰”的一声巨响,陶罐碎片飞溅出去老远,地面上被炸出了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大坑,威力明显提升。“这个威力不错!”李二狗兴奋地喊道。
第三组的试验却出现了意外。引线燃烧到一半突然熄灭了,陆承宇等了片刻,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查看。“是引线受潮了吗?”老秦皱着眉问道。
陆承宇拿起未爆炸的陶罐,摇了摇,里面传来沙沙的声响:“不是受潮,是火药的混合不够均匀,部分区域硫磺粉末过多,导致燃烧不充分,引线被烟雾呛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研制小组反复进行试验,调整着三种原料的比例,同时改进混合方法。他们将硫磺粉末、硝石和木炭分别研磨成更细的粉末,然后放在大木盆里,由两个人轮流用木桨搅拌,确保三种原料充分混合。
经过十多次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比例:硫磺一份、硝石二点三份、木炭二点七份。按照这个比例配制的火药,爆炸威力稳定,引线燃烧速度也相对均匀。“就是这个配方了!”老秦拿着试验记录,激动地说,“咱们再做几次试验,确认没问题后,就可以批量制作了。”
解决了配方比例的问题,接下来是原料处理的优化。硝石是从灵江沿岸的盐硝矿中开采出来的,里面含有不少杂质,纯度不高,影响火药的威力。老秦带领村民们,将硝石放入大铁锅中,加入清水煮沸,然后过滤掉杂质,将过滤后的硝石溶液倒入陶盆中,放在阳光下晾晒,直到水分蒸发,析出纯净的硝石晶体。
木炭的选择也很关键。之前使用的是普通的柴火木炭,燃烧速度过快,导致火药的爆炸威力不稳定。陆承宇想起古籍中记载,用青冈木、桦木等坚硬木材烧制的木炭,质地更紧密,燃烧速度更均匀,更适合制作火药。于是,他让村民们专门砍伐青冈木,在密闭的窑中缓慢烧制,制成高质量的木炭,再研磨成细粉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