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嘴角微扬,灵犀通展现出飞鸟翱翔之景。
“既然传统飞舟加装‘玄翼’之后,驱动所需锐减八成。”
他不慌不忙地切换画面,显示出一个鸟人(人形翼身)草图:
“墨兄请看,若修士能佩戴飞翼,
配合适当的操控之法,灵力损耗理应大幅减少。”
墨临渊浓眉一挑,突然想起什么,神色变得严肃:
“上古时期确有类似法宝——
‘风雷翅’,以雷鹏羽骨、鲲鹏真羽等极品材料炼制,遁速之快,元婴修士都望尘莫及。”
他叹了口气,“可惜炼制之法早已失传,《远古异闻录》中只有零星记载。”
这时,灵犀通中传来程序的话语:
“据典籍记载,那等法宝不仅需要稀世材料,还需特殊血脉方能催动。
陈兄的想法虽好,但恐怕……”
“打住!”陈飞急忙抬手制止,额头渗出细汗,
“我只是想做个省灵力的飞行工具,哪有能力复刻上古神器?!”
他心中暗想:难道这个位面也有韩老魔?
三人一时陷入沉默。
片刻后,墨临渊突然一拍大腿,震得地面微颤:
“罢了!就当陪你疯一回!”
他铜铃般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倒要看看,谁设计的法器更优秀?!”
程序的眼中也燃起战意,“有意思,值得一试……”
三人各自召集学员、弟子,迅速组建了三支风格迥异的研究团队。
七日后清晨,陈飞蓬头垢面地冲出实验室,手中握着一对奇特的金属骨架。
那骨架通体银灰,表面刻满细密纹路,关节处镶嵌着能自动调节的机括结构。
墨临渊和程序早已在山巅等候多时。
见到陈飞的“作品”,墨临渊嫌弃地用粗壮的手指戳了戳:
“这是什么鬼东西?轻飘飘的,能承受灵力冲击吗?”
程序则凑近观察骨架上的纹路:“这些符文……
似乎不是传统阵法,倒像是某种引导气流的纹路?”
陈飞神秘一笑:“试试就知道了。”
他活动了下肩膀,将金属骨架扣在肩胛位置,
随着灵力注入,骨架上的符文逐一亮起,
机械部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自动调节着各个关节的角度。
三人来到千仞瀑顶端,晨光为云海镀上金边。
陈飞深吸一口气,运转体内灵力:“起!”
纵身一跃,金属骨架瞬间展开,形成一对三丈长的灵力翼膜。
山风呼啸而过,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翼膜上下表面产生明显的压力差,托着他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成功了!”
感受着风掠过脸颊的触感,陈飞欣喜若狂。
这种飞行方式与驾驭飞舟截然不同,
不需要消耗大量灵力对抗重力,而是巧妙地借助自然风力。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乱流袭来,翼膜剧烈抖动,符文接连熄灭。
陈飞急忙运转《孤鸿诀》心法,试图稳定身形,
却还是失去平衡,重重摔在了山坡上。
“咳咳……”
他吐出一口泥土,擦去嘴角的血迹,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方向是对的!但缺了气机感应与自然气流的配合……”
他抬头正想分享心得,却看见墨临渊两人各自拿着实验品走来。
墨临渊的版本简直是一座小型飞舟——
翼展足有五丈,厚重的金属框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看我的!”
墨临渊豪迈大笑,跃出悬崖。
铁翼发出沉闷的破空声,翼下的御风阵亮起刺目蓝光,推动着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出。
然而仅仅滑行数十里后,灵石已肉眼可见地暗淡下去。
他不得不狼狈落地,砸出一个浅坑。
程序的阵法羽翼则显得精致许多,笼罩在青色光辉中,每片羽毛都是微型御风阵。
他优雅地在空中转了个圈,引来弟子们阵阵喝彩。
但在尝试急转弯时,阵法突然过载,青色光晕紊乱,
他失控撞进了远处的草堆中,只剩两条腿露在外面摇晃。
“应该加强浮空阵功率!再装两组灵石匣!”
墨临渊铜铃眼瞪得滚圆,挥舞着炼器锤,
“体积大点怎么了?安全第一!”
程序则头发乱得像鸟窝,面前悬浮着数十个阵法模型:
“需要叠加更多御风阵,最好能引动天地元气!
只要计算精确,理论上可以无限续航!”
陈飞则对照《孤鸿诀》,在每次试验后调整羽翼分布:
“飞鸟无需灵石,更不用法阵,我们何不道法自然?”
接下来三个月,三人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动起手来。
但正是在这种碰撞中,各自想法逐渐成熟。
从第四代开始,墨临渊和程序意识到自己的方案存在根本缺陷——
无论叠加多少阵法、填充多少灵石,都还是翼舟的变体。
他们开始认真考虑陈飞提出的“自然之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